|
|
|
|
|
|
|
|
|
|
|
专访维聚农业创始人邵麟:垂直农场的出路是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时间:2021-07-13 垂直农场,作为在国外备受资本关注的全新农业种植方式,在国内的发展却几乎还未曾萌芽。这场蔓延全球科技大国的农业潮流为何迟迟无法进入中国?垂直农场要如何打入这个以农耕文明为起点的传统国家?作为垂直农场领域的开创者,维聚农业创始人邵麟深挖国内农产品市场现状以及消费者价值观,独创具备中国特色的垂直农场发展道路,以强需求农产品作为开发主线,严控价格与产能之间的平衡,已然踏上垂直农场在中国的破冰之旅。 垂直农场的风口能吹向中国吗? 在国内普通消费者还对垂直农业还处于想象阶段时,垂直农场已经成为众多科技大国竞相投资的农业领域新贵。当前的垂直农场可以全年不间断地生产农产品,产品完全不使用农药且有较好的风味,受环境影响小、全年高产、种植周期短于户外种植、可以节约95%以上的用水量。种种优势让众多国际投行对垂直农场青睐有加,在短短的2020上半年中,就有多家垂直农业公司分别完成了上亿美元的融资。 Aerofarms计划创建世界最大垂直农场 概念图 但与热火朝天的国外市场不同,垂直农场在中国的发展显然有些窒碍难行。 其实我们每年也能看到各种类型的类垂直农场在国内此起彼伏,但往往半年、一年之后便趋于沉寂。高成本导致的高售价,让长期持续性消费成为一大难题。而难以形成持续可靠的盈利模式,则让中国人在垂直农场(植物工厂)的尝试上屡屡受挫。 垂直农场(植物工程)的高成本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可控环境维持和人工光源(LED)、营养液等持续投入。以美国刚刚上市的Aerofarms垂直农场为例,它的标准农场单元年产能约240万磅(约合218万斤),初期建设费用高达5200万美元,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相当惊人;其次,从生产成本角度来说,农产品的生长需要保持可控的环境,不断地投入营养液和人工光源,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投入,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耗大;第三点来自于员工。欧美的垂直农场技术路线是纯粹的工厂发展模式,生产要素上有标准化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农场中的工作人员需要高成本的技术型人才,与“科技解放人力”的时代发展趋势正好相反。上述问题共同造就了平均售价每斤71元的高价农产品,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成本与价格几乎成为垂直农场中国行的最大阻力,但欧美国家的垂直农场运营模式和技术路线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更加敏感”,维聚农业创始人邵麟介绍,“垂直农场(植物工厂)想要在中国生存,采用国外的技术路线只能算是修修补补,无法从根本上控制住成本,我们必须要走出垂直农业的中国道路”。思及此,邵麟开始围绕这两点因素,寻找适合中国市场的垂直农场发展模式。根据各方调研,最后邵麟决定放弃垂直农场的极限产能,降低建设费用;利用生物肥料以及自然光源,削弱持续性投入;与农场合作,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在现有阶段,选育草莓等市场需求大但空窗期长的经济型果蔬作为主打产品,正式开启了垂直农场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智慧农业”黑马出现,一笔订单要做8年 “有个草莓经销商到我们的农场参观时,走到草莓种植架附近,远远就闻到一种清香,他们对此惊叹不已,觉得品质太好了,相信这个东西绝对能够打动消费者。8倍于当前年产能的意向订单就这么来的,而这样的订单还不止这一份,这也让我们对于未来的快速扩张充满了信心。”此时,笑言当前发展成果的邵麟,其实还是一个创业不到两年的“新人”。 维聚农业产品 或许是深受中国农耕文明的熏陶,邵麟的理想国显得有些田园。“我梦想的生活就是农庄、田园。这也是促使我最终选择农业领域的重要原因。”2006年,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的邵麟进入国家电网工作。2019年,他开始辞职创业,在同为九三学社成员的前辈指导下,最终选择了垂直农场这个农业领域新秀,创办了如今这个国内先进垂直农场运营商——维聚农业。 彼时垂直农场在中国的发展只能算得上萌芽阶段,重视农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尚未向垂直农场伸出橄榄枝,而资本也大多处于观望阶段,整个行业似乎都缺少开启的契机。这样的行业背景告诫邵麟必须脚踏实地,找到其中的症结和突破口,首先渡过创业生存期。 垂直农场属于室内农业,在这个领域还有另一个分支叫做鱼菜共生。事实上,鱼菜共生的概念比垂直农场要更早被中国人熟知。而邵麟所运营的垂直农场就是鱼菜共生(Aquaponics)和垂直农场(Vertical Farm)这两者的结合。“我们现在做的既不是纯粹的前者或者后者,而是兼具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基于中国人的传统农业思想,维聚农业大力研发生物肥料在垂直农场的适用性。“与国外垂直农场对整个环境进行管控,然后精准施加养料的运作方式不同,我们引入、研发了微生物菌群技术,将生物肥料分解和利用的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使用这种技术后的生物肥料可以保证农场中的植物365天生产,同时不再使用农药和化肥。” 微生物菌群其实是一种配方,它涉及到多种微生物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配合。据了解,这一微生物分解提取技术已经做过多轮实验,而当前落地的项目已经达到工业化标准。维聚农业垂直农场利用淡水养殖系统提供生物肥料,在微生物菌群分解提取技术的帮助下,让水产养殖和植物生长形成供给平衡的生态圈,最终实现一种低成本复合型的垂直农场(植物工厂)。这种运作模式将生产过程中的持续投入压到最低点,严控成本与产能之间的平衡,在肥料供应能量最大化的情况下,做到最高产能。“与欧美国家的垂直农场不同,我们在土地上的选择还有很多空间。所以垂直农场(植物工厂)进入国内的初期,最重要的并不是追求单位面积的极限产能,而是最高的性价比。” 生物技术的利用让维聚农业垂直农场的单位产能建设成本压缩至国外对手的12.54%;生产成本为对手的9.62%;动植物生长速度快20%-30%。完全没有化学物质添加保证了草莓的无农残和原生态,带来传统种植方式具备的上等风味;而垂直农场365天皆可种植的生产特点也让草莓这种季节性强的时令水果有了全年提供的可能。 中国最牛风投关注,维聚农业垂直农场未来可期 稳步的发展让邵麟安心,而第一个对维聚农业垂直农场产生强烈投资意向的机构则让他惊喜。5月下旬,经合作伙伴介绍,邵麟代表维聚农业垂直农场与中国最牛风投——合肥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彻谈了3小时。随后,合肥政府决定联系多家VC投资机构到维聚农业垂直农场进行投资考察。 对此,邵麟有着相当乐观的态度。首先,国内不乏关注着垂直农场发展的资本机构,例如金沙江资本就投资了这个赛道。其次,在他看来,维聚农业垂直农场有着极高的投资价值。“一方面,维聚农业垂直农场的运营模式相对简单,可复制性很高,利润模型也很直观。“邵麟说到,“投资者可以在消费市场附近寻找城市合伙人组建资产平台对项目进行复制,同时组建运营公司负责从建设到运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保证运营水平、产品品质和投资回收能力,这个过程中都有我们的技术团队来进行技术指导和维护。另一方面,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草莓这种经济效应高的农产品,它极具市场吸引力,并且有着相当大的消费缺口,满足了投资人以及合作者的持续性盈利需求。”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国家农业改革,主攻食品安全的“明厨亮灶”计划开始向更为广泛的农业领域倾斜。现在农业部正在施行的“明厨亮灶”农业版本——阳光农安项目,未来会将所有的农产品都纳入监管,而维聚农业正是试点企业之一。邵麟相信,这个政策会让消费者以及投资企业对垂直农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信任。 谈及当前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邵麟表示他们会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同时进行有效的商业模式复制,努力为各个城市配置专属于它们的“本地农场”,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加充足、健康、安全、新鲜的农产品。未来维聚农业垂直农场会开发更多品类,将消费者需要的蔬菜瓜果都列入种植计划,为每个城市都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菜篮子”。 产量丰富的谷物粮食构建起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优质的瓜果蔬菜则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健康的营养来源。当前生产条件让我们免于饥饿,而邵麟所代表的智慧农业则想要为全人类带来更好的生存条件,垂直农场是他们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走向更美好生活的最新一步。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