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新化七旬残疾老人用执着和奉献撑起修桥梦时间:2021-11-26 10月21日,记者驱车来到新化县圳上镇曙光村丁字岩组,看到工匠们正在用木材和三合板给丁字岩公路桥铺设拱桥模板,以便日后浇筑钢筋混凝土,预计今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说起修建这座大桥的曲折历程,离不开七旬残疾老人陈顶怡多年的执着和奉献,更离不开吉庆、圳上两镇党委政府和县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 ![]() (10月21日丁字岩公路桥的施工现场。陈德雄 摄) 渡船破损河难渡,三村百姓盼修桥 油溪河是资江的一级支流,以溪水清亮如油而得名。它发源于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高峰村(原矿山乡)盖头山,溪水流入车田江水库后,再经车田江、田坪、温塘、坐石、晨光、崇山、半山等地,转向西南,经过东富,在油溪乡地段注入资江,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719平方公里。 这条河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先后建有铁山坝、建军、晨光、桐子滩等水电站,为国家电网源源不断输送电力。 吴家下渡口位于圳上镇曙光村、吉庆镇朝晖村和白溪镇坪溪村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新化通往安化的咽喉要道之一。过去,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乡亲们依靠架在河上的一座简易木桥过河。自从铁山坝水电站蓄水发电后,木桥被水淹没,两岸百姓就集资造了一艘渡船,雇用船工摆渡过河。可是,一旦遭遇大雨,河里波涛汹涌,乘船过河险象环生,曾有多人不幸落水身亡。20年前,这艘渡船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无法继续使用,三村百姓迫切希望在此地修建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当地村民陈顶怡、王福仁、鄢自继和陈远湘等人自发倡议修桥,他们的提议得到了三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于是,陈顶怡老人的修桥梦就这样开始了。 残疾老人到处奔走,申请政府立项修桥 今年79岁陈顶怡是新化县圳上镇曙光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他和妻子在家靠务农为生,生育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从部队转业,现在娄底工作,二儿子自己创业,三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陈顶怡的家庭负担并不重,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2004年,在家人的陪同下,行动不便的他经深圳某医院诊断,发现股骨头严重坏死,不得不花钱动了手术。从此以后,他依靠拄着两根拐杖行走。他是个身材不高、单薄瘦弱的残疾老人,但在他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上,时时洋溢着乐观、朴质的笑容,从他谦逊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份淳朴和善良。在记者采访时,他拿起放在凳子旁边的两根拐杖,在讲述自己不寻常的经历后,把底磨穿后又加固了5次的拐杖给记者看。 获取更多后续信息 说起吴家下修桥的事情,要追溯到2006年。那年农历2月19日,陈顶怡和几位村民去油溪河畔的吴家下渡口附近察看地形,商量着如何在此处修桥,以方便两岸人民往来。农历5月20日,村里的一些老同志、老干部聚集在一起,正式开会讨论修桥事宜,并自发成立由9人组成的吴家下修桥筹备委员会。农历7月20日,陈顶怡拄着拐杖来到长沙,找到时任省扶贫办主任邱放杰(新化吉庆人),讲述了当地情况和村民迫切修桥的愿望,希望得到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邱放杰告诉他,修桥的事情归口交通部门管理,要通过县政府立项上报才能进行。他让陈顶怡先回村里写好报告,再逐级上报,争取早日立项。 陈顶怡回到村里后,就组织大家准备材料,向各方发出倡议。其间,他四进长沙,三上娄底,六去县城,请求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捐款支援,申请修桥立项。2007年7月,由吉庆、圳上、白溪三镇的人大代表联名,向县人大提出议案,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在三镇党委政府和娄底日报、娄底晚报和娄底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关注下,吴家下公路桥终于经上级交通部门批准立项。当时,由于交通部门专项资金有限,陈顶怡久拄着拐杖,四处募集资金。后来经曙光、坪溪、朝晖三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共同努力,自筹资金12万元全部到位。 老人不辞辛劳,义务监督修桥质量 2007年农历8月15日,陈顶怡本该在家里热热闹闹过中秋节,可他心里依然挂念着修桥,一大早就出门,来到相邻的半山村,不辞辛苦,奔走了一天。他准备回家时,由于腿脚不便,加上天色已晚,一位好心的村民骑摩托车送他回家。在经过一处公路建设工地时,路上没有警示标识,加上车速过快,他们两个随车翻倒在地上,陈顶怡脑部多处受伤。施工人员发现后,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当时他血流满面,伤势很重。说到这件往事,他面带笑容用长满老茧的左手,指着额头上一处明显的伤疤,对记者说这就是当时留下的伤痕,医治了两个多月才好。 ![]() (2009年竣工的吴家下公路桥。陈德雄 摄) 经过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后,家里人反对陈顶怡再操心修桥的事情。他们认为他行动不便,年纪又大,应当在家里享福;他不是村干部,修不修桥,也不关他的事,他本人却坚持要把桥修好了才放心。看到他如此坚决的态度和随后认真负责的“工作”,家人不再反对他修桥,慢慢地转向了理解和支持。他对记者说,当时就想着桥没有修成,决不收兵,也死不瞑目。 2007年农历8月27日,省交通厅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测。陈顶怡就义务担任接待员,帮助工作人员安排食宿。 2008年9月22日,吴家下公路桥正式开工兴建。在大桥建设过程中,热心的陈顶怡担任义务质量监督员。有一次,他发现用来建桥的水泥型号不合格,就立即向县交通部门领导汇报,最后,桥梁的承包建设商不得不更换了专用于桥梁建设的水泥。在施工过程中,他发现承包商并没有按照设计方案,使用钢筋加固桥身,他再次汇报情况,硬是要承包商在给大桥浇灌混凝土前加布了钢筋。对于大桥质量的检验,陈顶怡细微到了每一处。为了检验用于建桥的石块硬度是否合格,他以最原始的办法,用牙齿去咬石头,从中发现石料硬度不够。在交通部门直接干预下,最后承包商改变了态度,全部采用合格的石料,保证了大桥的质量和安全。 获取更多后续信息 当初,村民并不相信陈顶怡有能力引起党委政府重视来修桥,还怀疑他动机不纯,甚至说他是白日做梦。因为早在1949年以前,吉庆有名绅士康忠湘曾经筹措资金,雇请工匠开山凿石,希望在吴家下渡口修建一座石拱桥,最终没有修成。如今,在党委政府及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吴家下公路桥终于建成,2009年7月投入使用,从此沿河两岸村民往来便利,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村民无不感谢陈顶怡等人为修桥付出的艰辛努力。 带着邻里乡亲的嘱托,老人再次上下奔走 吴家下公路桥修成后,与此相距约3公里的丁字岩渡口附近的村民也想修桥,他们派代表找到陈顶怡,希望他助一臂之力。面对邻里乡亲的请求和无法拒绝的眼神,陈顶怡动心也动情了,他决定“厚着脸皮”再次出征。 有了第一次修桥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初中文化功底的陈顶怡代替当地村民撰写修桥申请报告,先后找吉庆镇、圳上镇政府领导和附近各村委会签字盖章,自己亲自或委托他人将修桥报告送到上级交通部门和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手中,还不时给他们打电话,咨询丁字岩公路桥是否可以立项?准备何时开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丁字岩公路桥于2017年7月开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多次洪水的影响,再加上修桥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实际所需资金超出了原来的预算,大桥建设一波三折,进展缓慢。为此,陈顶怡经常拄着双拐到建设工地察看,或打电话给大桥承包建设者胡大林,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有时弄得对方不好回答。可喜的是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交通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这座大桥今年底可基本建成。 书面建议修建第三座桥梁,已得到县领导批示 在圳上镇半山片境内,原有一条3.5米宽的村级公路连接曙光、半山、懂易、江下、徐家、东升、坪云等村,它与安化县乐安镇团云、团红等村公路相通,可就近直达乐安镇、梅城镇。尽管近年路面有所加宽,但部分路段因受悬崖峭壁所限,无法加宽,遇上村民赶集或车辆多的时候,就无法正常通行。特别是春节、清明节,回乡过年或祭祖扫墓的人员增多,一旦遇上堵车,就水泄不通,村民怨声载道。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