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襄汾县检察院出台开展公益诉讼《十条意见》助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时间:2021-06-29 环境与生活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检察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襄汾县检察院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出台了《襄汾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全力推进襄汾生态环境保护的十条意见》,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县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十条意见》主要内容是: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主动践行检察公益担当 要充分认识检察服务保障工作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县工作中心,积极服务大局,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全过程,以提起公益诉讼为抓手,找准服务生态环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攻坚克难,突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人民反映强烈的案件。 二、深化“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助力河湖生态治理 严格落实“河湖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与河长办联合开展“拉网式”摸排工作,以河湖水体污染、滩涂侵占、河道行洪安全保护、生态修复等问题为监督重点,加强对襄汾辖区内汾河、双龙湖、豁都峪、三关峪等水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高效办理一批影响水生态环境案件,初步形成全县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助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 三、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始终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将公益诉讼作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公益诉讼这一检察“新利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督促相关行政部门重点加强对烧制木炭、露天烧烤、焚烧秸秆、锅炉燃烧、工业企业排放废气等污染大气环境问题的监管,实现辖区内“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四、加强扬尘管控服务保障,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结合《襄汾县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认真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强施工扬尘、物料堆场扬尘等问题的监督管理。重点监督城区、城乡结合部、乡村、工业企业等各类煤堆、灰堆、料堆、渣土等物料堆场,针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侵害的行为,主动向有关行政机关通报,并及时在全县展开相关线索同步排查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相关问题的大范围、全系统整治,打造行政与检察协同治理扬尘污染的工作合力,不断放大公益诉讼的实际成果和社会效应。 五、主动探索生态治理模式,健全生态保护法治体系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私挖乱采、破坏耕地、乱砍乱伐、乱捕乱猎、固体废物随意倾倒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坚持执法办案与生态修复并重,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整合执法司法资源,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探索力度。畅通内部沟通渠道,积极提起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回因被告人破坏生态环境给国家或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当事人提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民事诉讼,积极探索提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民事公益诉讼。 六、助推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消除疾病传播安全隐患 加大对辖区内医院、诊所、齿科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的关注力度,针对个别医疗机构存在的医疗废物贮存室配套设施不完善、自行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健全、登记管理不规范、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个别医疗废物倒入生活垃圾箱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力度,通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消除环境污染和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全县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无害化处置,推动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聚焦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针对农村生活建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力,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充分履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农村生活垃圾暴露积存等环境卫生问题,促进乡村治理,助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水平。 八、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能 将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与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开启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诉讼新模式,从源头上督促行政机关全面依法履职,减少行政争议,推动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切实将司法办案和检察监督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深化源头防控,针对监管盲区和治理漏洞等提出检察建议,主动参与社会治理,防范化化解社会治理难题,进而实现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互统一,为全县生态环境实现青山绿水贡献公益诉讼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 九、开展常态化“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改落地见效 十、畅通公益诉讼渠道,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工作,注重线索发现渠道,紧盯新闻媒体焦点,掌握民生民意热点,关注行政机关工作动向,以敏感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迅速的行动力,敏锐捕捉公益诉讼线索,主动加入到环境保卫战中。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开通“公益诉讼随手拍”、开展公益诉讼“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进程中,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来,发动群众举报公益损害的线索。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