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公益诉讼检察论坛”今天(6月3日)在江苏扬州举行,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大运河公益诉讼检察保护经验,进一步推进大运河公益保护向纵深发展。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目前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在南北协调发展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20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部分地区大运河存在的水体污染、文物和文化遗迹保护不力等问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决定立案,在沿河8省、直辖市开展大运河公益诉讼检察专案办理活动,采取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办,沿河八省、直辖市分办的方式进行。截至今年4月,沿河检察机关共排查线索542件,围绕大运河水体污染、文化遗产保护等突出问题立案464件,追缴生态修复费用9400余万元。
这一方面反映大运河公益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运河治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大运河联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跨越南北8省、直辖市,职责上涉及10多个行政部门,其保护任务庞大而复杂,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优势就是在于通过检察机关的督促功能发挥多方合力的协同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大运河公益保护向纵深发展。(总台央视记者 左力 唐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