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一起见证!江苏立下6项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时间:2021-07-09 ![]() 交汇点讯 7月8日,省残联第七届主席团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召开,总结过往,江苏聚力向前。记者获悉,“十三五”时期,江苏新增残疾人就业6.6万名,改造提升221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十四五”时期,江苏围绕就业、托养等6项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立下重点工作计划,致力于加快补齐残疾人民生“短板”,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十三五”时期成绩单 江苏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力介绍,江苏省残联紧扣“全面建成小康,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实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发展基础等提升计划,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下面这一串数据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收获。 加大残疾人就业支持力度,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6.6万名。 创新实施光伏扶贫助残工程,全省30.7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76%,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达到100%。 全省建成3017家“残疾人之家”,遍布全省各乡镇(街道),每年为4.3万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安排辅助性就业近3万人。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7%,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8%。 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达97.85%,4.3万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7373户重度残疾老年人得到适老化改造。 数据背后有温度 数据背后,是一名名残疾人切身的经验感悟。 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居民曹正友因伤致残,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他时常以泪洗面。 得知情况后,盐都区残联免费赠送30只蛋鸡,又帮助其采购300只鸭苗。区残联联合当地农场,手把手教会他养殖技术,曹正友的精神面貌也与过去大不一样。 南京市栖霞区五福家园“残疾人之家”探索了“日间照料+工疗”的模式,拓展出花边粘胶、小白花、黑纱绣球、中药香囊等10余种辅助性就业项目。残疾人白天在这里做简单的手工。 31岁的李庆节患有孤独症,他在“残疾人之家”工作生活6年,极大地减轻他家人的日间照料负担,他还在这里学会了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目前从事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有23人,人均月收入300元至500元不等。年收入超过1200元的,年底还能获得栖霞区残联奖励的600元补贴。 “十四五”发展目标 万力表示,“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残疾人工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残疾人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十四五”时期江苏将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 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1万名,实名制培训3万名。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扩大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稳定辅助性就业,支持自主灵活创业。 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省新增16周岁至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1万名。为3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做细做实“送教上门”,开展好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经验,继续实施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巩固拓展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原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和其他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开展重点监测,对易返贫残疾人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残疾人证、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推广“互联网+助残服务”新模式,加快“智慧残联”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残疾人事业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深化残联改革和组织建设。扩大残疾人工作覆盖面,夯实基层根基,推动资源向基层集聚、政策向基层倾斜,建强基层残联、专门协会、助残社会组织和“残疾人之家”。 抓好重点工作和活动组织实施。例如,加快残疾人事业法制化进程,如期完成《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立法工作;精选具有江苏特色的残疾人文艺节目参加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唐悦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