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来访群众讲解有关政策法规。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耐心接待困难群众。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广西新闻网融水6月1日讯(记者 樊成甫 通讯员 何科)“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不管在什么岗位,我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近日,“兵心永向党”采访小组记者采访了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政治与权益维护股股长杜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杜笔到退役军人系统工作后,时刻把老兵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老兵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老兵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千方百计帮助老兵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用实际行动得到了老兵的认可,大家有什么困难都主动找他,他也从来不拒绝,总是想方设法解决,真正成为退役军人的贴心人。 杜笔,苗族,广西融水人,中共党员。2003年12月入伍,2015年12月退役,曾获得部队授予“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一次、“优秀士官”五次、“优秀共产党员”二次。退役后,先后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委统战部,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工作。 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以来,他任该局思想政治与权益维护股股长,始终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目标要求。他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践行“六个一”服务理念,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站服务、一办到底”,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到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来,为了做好工作,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角色转换。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让自己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并牵头组织开展多次党支部党员活动,主持起草了多个组织、党建方面的文件、材料和制度,在支部营造了良好的党建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针对退役军人的信访工作,他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从解决困难退役军人生产、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做起,真心实意帮助大家,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打开了服务对象的心扉,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据统计,2019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共收到信访件总26件,其中书面答复24件,不予受理2件。分别办理柳州市“12345”热线交办9件,上级部门转办网上信访7件,上报1件。他接访近300次,接待了退役军人1600多人次。协调解决医疗问题6人次,反映享受参战待遇47人次,解决工龄5人次,政策解答1542人次等。积极开展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82人次,共计发放帮扶资金达173300元。 如“莫某医疗诉求案”,莫某在退役前夕,怀疑患上重大疾病但部队医院未能确诊。其刚退役就被柳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右侧睾丸肿瘤中晚期。莫某及家人四处奔走借钱就医,现已负债累累。几年来其家人多次联系部队讨说法无果,情绪激动,想要上访维权。杜笔得知情况后,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多次主动入户走访了解并做思想工作,对现行政策进行了解读,安抚莫某家人激动情绪。经过不断努力,莫某表示不给政府添乱,一切由县里为其做主。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事情得到化解。 对于取得的成绩,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大胆尝试信访承诺、信访反馈、旁听申辩及回访教育等工作制度创新,改变过去刻板机械做法,使新时期的退役军人工作更加人性化。 “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杜笔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工作中,他积极开展帮扶解困和走访慰问活动,特别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他利用QQ、微信、短信的方式服务退役军人,要求退役军人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主动参与社区防控,自觉服务群众,彰显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本质。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他始终把接待来访退役军人当作了解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坚持对上负责,对老兵负责的原则,做到量历而行、尽力而为,千方百计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促使信访尽量在基层得到解决,最大程度避免个访向集体访的转变。针对上访人员情绪激动的情况,他积极通过感情双向交流,努力做好上访退役军人的思想工作,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 面对来访的退役军人反映的问题头绪乱、处理难度大等情况。他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发挥信访职能作用,积极果断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把问题查清搞准,依法依纪处理,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内及时给信访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力争对信访人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