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管护农村公基设施 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2021-12-06

“我们致力于用科技改变三农,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加速发展,将数字农业先进理念运用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中,已取得明显成效。”日前,在滨海县朗坤农科园大数据管理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参观者细致讲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智慧平台功能细则。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是数字乡村管理新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可视化的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指挥、调动和管理,辅助管理者了解掌握信息,谋划更加科学、合理、精准的决策,为乡村治理打造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看到现场的高科技演示,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滨海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瞄准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天场镇为重点试点镇,以秉义村为重点试点村,因地制宜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围绕“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先行先试,聚力打造“五个一”管护样板,通过改革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为谱写乡村振兴滨海样板贡献力量。

“你看,我们组建了一支以村书记为网格长、组长为网格员、保洁员具体负责保洁巡查的网格化管护队伍,设立党员志愿管理岗、群众代表志愿认领岗,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管护工作。”滨海县发改委农经科科长吉文采表示,滨海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在文化、卫生、体育、电力、邮政、通信等类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上,由相关主管部门、经营公司直接进行管护,细化具体责任人员,完善专业管护队伍,不断提升管护水平。

“首先,建立一本全覆盖管护台账,根据《滨海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13个行业主管部门和16个镇(区、街道)按设施类别、建设时间、管护情况等内容,建立名称统一、全面覆盖、权属明确、底数明晰的镇村两级管护台账,并录入滨海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吉文采介绍,目前秉义村数据已完成录入,切实解决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缺失的问题。

如今的滨海县农村交通便利、宁静秀美,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用东坎街道沙埔村村民们的话来说,自从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推动以后,一场精彩的嬗变由此开始。“一套有效果的管护机制对于工作开展至关重要。滨海以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为方向,全县13个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各自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细则,突出可操作性、可考核性。”据悉,滨海县以网格化管理为重点,村为一大网格,村小组各为一小网格,村支部书记为网格长,保洁人员按照管护细则各司其职、认真做好管护。

面对日新月异的农村面貌,落实好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成为巩固整治成效、确保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开发一个快反馈的管护平台,设置手机应用端、管理后台系统、决策平台三个模块,随时了解各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管护人员在位情况。公共基础设施有损坏时,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网格长,网格长审核后上报镇或县主管部门,县镇相关单位或第三方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维修结束后拍照或视频反馈至管护平台,形成管理闭环工作体系,实现镇村吹哨、部门报到,随时举报、随时处理。”在听完管护平台的功能介绍后,大家被这些强大的管理功能所折服。

“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茶余饭后大家的广场舞跳起来了,笑声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听着村民们的夸赞,秉义村党总支书记徐善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创新管护模式,制定管护标准,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上下功夫,努力探索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整体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减轻县镇财政负担,增强群众获得感”。目前,天场镇秉义村的篮球场、足球场被江苏震洲五醍浆酒业有限公司冠名承租;177盏路灯、8000平米的刷白墙面,389支各类路旁杆线已与滨海农商行初步达成租赁协议。

来源:现代快报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新闻焦点
  • 热点视频
  • 供应链
  • 留言爆料
  •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