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慧工云专访 | 民营制造企业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弯道超车?时间:2021-06-01
王积平博士于2012年加入弘历电气,现任弘历电气集团董事兼总裁职位。此前,王积平博士曾任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柳州合资公司总经理,钻石木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法国罗地亚无锡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瑞士诺华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上海工厂厂长。 王积平先生于德国慕尼黑国家管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得化学博士与化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多年来致力于运用在外资制造业企业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民营制造企业生产运营水平。 此次,慧工云对话王积平博士,针对工业互联网对中国制造行业的影响,电气成套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度探讨。 ————————————————————————————————————— 王积平博士:整体上看,我认为未来5至10年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与渗透率都将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的大幅攀升。在自动化、数字化逐步渗透的过程中,一些繁重的、具有危险性的工作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被机器替代,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的远程运营需求等特殊情况,都证明了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制造企业管理层看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管理层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制造行业对数字化能力与人才的重视程度,从而实现高端人才回流制造业。 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Q:工业互联网对制造行业/企业的促进作用? 王积平博士:我们都知道,时代留给我国制造行业的使命是实现弯道超车,欧美企业通过百年积累一步一步达到的现有工业化水平,需要我国企业通过十年时间去达到甚至超越。但是,对于我国制造企业而言,一步一步去提升工业化程度是来不及的,需要合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武器,尽最大努力实现时代使命。 • 数字化带来弯道超车可能性 我认为制造业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其实就是基于我国企业工业化程度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数字化助力以实现弯道超车。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工业化与数字化双轮驱动,原本工业化的轮子与欧美企业相比转速较慢,因此需要数字化的轮子进来以后起到加速与推动的作用。 此外,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线上操作使得生产更加规范,线上系统平台是相对标准化的,使得制造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的流程与步骤进行操作,当前期的必要步骤没有被完成时,系统不会允许进入后序步骤。 • 促进落后制造行业市场洗牌,改变竞争格局 工业互联网其实是帮助工业领域进行市场洗牌,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的一剂良药。其实欧美制造业企业早已经历过这样一轮市场洗牌,落后的企业已经在时代的长河中被淘汰或吞并了。 以成套行业为例,我国成套行业由于缺失国际竞争压力,导致成套企业在信息化与数字化方面进展缓慢。不过,我相信在未来十年左右,像成套这样的落后制造业行业会经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市场洗牌,转型成功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并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落后的企业则将被行业淘汰。未来,我国成套行业预计会出现规模较大的集团型企业,同时成套市场上提供的标准化产品也会进一步增加。 • 为低线城市创造技术性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 在制造业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的落地过程中,催生出许多关键技术性岗位的就业机会,能够吸引青年技术人才回流,使得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技术性人才可以回到三四线城市(比如家乡城市)发挥自己的技术才能。同时,这一点也符合国家推动人才返乡就业的政策导向。 对于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而言,一步一步去做工业化是来不及的,一定要利用数字化来加速进程,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Q:您认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较为成功的企业通常具备哪些特质? 王积平博士: 一是管理层对企业有清晰的战略规划,企业董事会、股东以及管理层对企业未来5-10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清晰的战略规划与落地部署计划。 二是具有强大落地执行能力的团队,首先企业领导层——董事长、总经理、CFO、CIO等关键领导人都能够坚定不移地将战略规划落地执行,同时也储备了能够进行实际技术性工作的人才团队。 三是选择专业的、合适的数字化平台与服务提供商,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找到了合适的数字化合作伙伴,这里合适的合作伙伴指的不仅仅是能够提供专业的软件平台的伙伴,更是在经营理念、平台功能与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配适度高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生产制造管理是存在技术与知识壁垒的,并非任何行业出身的团队都能够理解。如果技术提供方不了解企业所在行业,比如技术提供方团队出身于与制造业不相关的行业,那么其思路和方式本就与电气制造业行业不同,这样的合作失败概率会很高。所以,应当选择本身就具备企业所在行业(比如电气行业)工作经验与背景知识的技术提供商。 四是充分的资金支持与保障,健康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充足的资金提供保障,没有资金保障的转型是很难成功的。一般来说,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占据销售收入的3%至5%,华为2019年的研发投入甚至占到了其全年销售收入的15.3%。 五是有系统基础的企业更易转型,一般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从1-2是相对容易的,从0-1是很困难的,因此本身具备一些系统基础的企业逐步转型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不同系统、或者不同服务商提供的系统之间的使用原理是相通的。 古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出身的人本身思路就存在差异,沟通也会存在困难,容易出现互相理解不了对方意图的可能性,那么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一步合作了。 Q:我国工业化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障碍有哪些? 王积平博士:随着两化融合理念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制造业企业将向着工业4.0的目标努力前进。在现阶段,我认为以下几项因素可能正在阻碍或未来可能阻碍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是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化基础薄弱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制造标准化、自动化方面基础薄弱,因为生产设备老旧、现有员工工作经验与学习能力限制等因素,导致企业跟不上信息化数字化的脚步。这些基础没有夯实,就无法顺利地将数字化能力加成上去。 二是缺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责任感并决定投身其中的领导者 民营企业家以销售出身居多,以技术出身为少。对于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实际上是基于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只有当政策端或是市场端给到压力时才会被动地进行推进。当企业家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够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充分的主观能动性时,就可能出现潜在的失败风险。 三是缺乏合适的技术人才 企业内部员工跟不上信息化数字化脚步,外部有能力的技术人才又集中在一线城市。由于低线城市岗位薪酬低以及技术人才稀缺等原因,我国具备工业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方面能力的人才大多聚集在一线城市,而制造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基本集中在二至五线城市,导致低线城市比如扬中市高度缺乏技术性人才。 四是缺乏数据分析以支持商业决策的能力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字化基础,通过系统平台能够提取出大量生产运营相关数据了,但对于未来应当如何合理的分析利用这些数据,不管是企业管理层还是数字化服务提供商,都还没有想清楚。企业内部十分需要数据分析以支持商业决策的能力,但存在能力与人才缺失的问题。 五是工业行业数据分析人才的稀有性 首先企业内部缺少掌握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合理利用数据分析来辅助进行决策。其次,由于制造业存在知识壁垒,外部消费互联网中的数据分析人才也难以进入,消费互联网行业的数据指标大多与个人生活相关易于理解,但工业行业中的指标对于普通的数据分析人才而言也存在认知与理解方面的壁垒。 六是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的供应商少见 工业互联网行业中能够提供数字化软件与服务的提供商很多,但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提供商很稀缺。企业家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大量的数据,而是帮助企业理解数据背后到底说明了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向着什么方向发展。 七是行业大会等场合少有提及 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很少在行业大会等公开场合中重点提出制造行业或是电气行业缺失数据分析能力这一问题。虽然有很多声音提倡将各种数据集中到一个数据平台以缓解信息孤岛这一问题,但企业家需要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企业诊断与决策建议的能力。 Q: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获取帮助其进行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能力? 王积平博士:首先,优先向提供数字化相关产品的专业服务公司购买数字化能力,当然这里需要选择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合适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其次,通过提升对应岗位薪酬以吸引技术人才回流,通过最近几年的观察与实践,企业家已经意识到技术岗位的重要性了,因此也会相应的提升关键技术性岗位的薪酬待遇以吸引人才。 此外,希望政府帮助推动大专院校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合作,通过政府与学校的联合宣传,提升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Q:外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特点? 王积平博士:一是工业化积累带来的水到渠成的转型过程。通过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逐步推进,外资制造业企业工业化、信息化基础扎实,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二是管理层学术背景优势。欧美制造业企业的高管大多学术背景优越,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管很多,他们对诸如数字化转型等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接受态度积极。 三是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开展企业管理。欧美企业通常不是以营销为核心来展开企业运营管理的,而是以技术与产品为核心的,专注于不断优化提升产品的功能、设计、生产等方面。因此当信息化技术崛起时,能够很快被这些企业接受与应用。 Q:您认为电气成套企业转型升级可能有哪些路径? 王积平博士:一是保持以配电为核心的基调不变,逐步进行全产业链延申。基于不离开配电这个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适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申。向上延申参与智能配电与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向下延申牵头弱电等领域合作伙伴,通过生态链整合,参与智慧园区、智能楼宇等升级改造工作。我个人认为对于未知的、不熟悉的行业不应随意进入,以免转型失败。 二是对接资本,解决成套企业缺乏资本这一瓶颈。通过与资本集团进一步合作,将资本方纳入到企业投资者范围中来。通过资本方对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高要求,推动企业整合核心产品与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地位。 Q:电气成套企业在智能运维生态圈中扮演了/未来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积平博士:电气成套企业应在整合智能运维产业链、生态圈的过程中扮演牵头人的角色。利用产业链中的外部资源,由成套企业发挥组织与整合的优势,牵头搭建整个生态圈,从而承接园区、楼宇升级改造项目。 个人认为目前市场上能够扮演好牵头人角色展开整合动作的玩家不多,因此也算是一个蓝海市场,但是整合过程可能存在一些难度。弘历目前也通过与中信集团的合作涉足智能运维行业,目前有2-3个位于苏州和长沙的项目正在开展。 Q:弘历电气是如何切入智能运维这一领域的? 王积平博士:在最近几年与施耐德、ABB、中信集团等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弘历逐渐了解到国内市场目前存在建立和改造智慧园区、智能楼宇的需求。比如三四十年前建造的商务大楼由于原本使用的元器件、控制器落伍淘汰,产生了楼宇升级改造的需求,同时,市场上的成套厂、元器件厂家也有能力提供智能化控制柜等产品,因此升级改造的需求就渐渐融入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因素。 2020年7月,弘历电气与中信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信弘智维切入智能运维市场,目前与未来将会提供以下业务:一是智能维保业务,助力城市、工业园区、老旧楼宇升级改造;二是智能配电与能源管理,通过如配电站、能源站为工业园区、居民小区提供节能管理服务;三是平台式管理,以园区或小区为单位建立平台,使得园区范围内的各种需求都通过单一平台解决,比如电费如何收取,停车场如何管理,出租楼宇、房间如何管理,外卖快递如何管理等,将小区整体纳入到一站式管理范围中来;四是资本对接,通过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协同解决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中如何把资本顺利接入这一问题,带来协同双赢的效果。 Q:涉足智能运维行业,对于弘历电气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积平博士:总的来说,成立合资公司进入智能运维行业,对弘历电气来说意味着以下两点: 一是可持续性的客户关系 成套企业的痛点之一是项目型业务,一个项目结束后成套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可持续的。所以成套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在面对同一客户时延展业务范围并建立可持续的客户关系。 智能运维就是实现以上目的的路径之一。普通运维业务一般由物业公司牵头,由一些电工完成,其实这些服务提供方对于电力技术的理解与精通程度一般,因此会出现故障无法维修或造成电力浪费这样的问题,因此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地产等客户也希望由电力专业性强的公司来接手这部分工作,从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园区、楼宇管理效益,快速排查故障,同时开展预防性维修等工作。 二是可预见的新项目 远程运维服务帮助弘历电气更早地预见客户端升级改造需求。通过智能维保,成套企业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相关数据信息,从而更早地预测到客户端的改造需求,进而参与原项目的升级改造工作,增强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实现从提供项目型业务到提供产品型、服务型业务的战略转型。 不管几岁,开心万岁,61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