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
5月28日上午,滨州召开全市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滨州市检察院就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和公益诉讼检察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全面履行职能,着力构建权益维护、经营保障、环境优化的“三位一体”服务保障体系,努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更新司法理念,加大对涉民营企业案件保护力度。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不批捕6人。对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做出不起诉决定2人;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涉企案件能用尽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95.5%。
完善制度机制,全力营创优质司法服务环境。一方面,优化涉企案件办理统筹领导机制。成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检察办公室,出台涉企案件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对全市检察机关涉民营企业案件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协调跨部门、跨地域涉民营企业案件的办理,确保案件办理与社会稳定、企业发展、权益保障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加强对外联系,凝聚护航民企发展合力。先后与市工商联共同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共同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与滨州军分区、市法院、市公安局联合会签《关于为滨州市编建民兵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推动多部门联动共同营创法治化营商环境。
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深入贯彻“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组织检察官走进滨州广播电台宣讲《刑法修正案(十一)》与企业依法依规;走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滨州众创空间开展“送法进企业护航促发展”普法活动;组织检察官到企业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20余场次。近期,市检察院将成立专门的涉企法治宣讲团,启动涉企法治宣讲活动,进一步促进涉企法治宣讲规范化、制度化。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公益保护主体缺位、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03件,办理诉前程序69件,提起公益诉讼8件,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在公益诉讼方面,滨州市检察院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违法倾倒危险废物、违法堆放垃圾、违法排放污水、黑臭水体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监督力度,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聚焦线上线下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药品行为,特别是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的“网红代言”“直播带货”销售三无产品、虚假宣传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强化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拓展公益诉讼范围,积极探索办理危化品、道路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领域案件;探索办理保护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公共利益案件;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等互联网公益案件,切实回应群众的新期待。
另外,市民在生活中如果发现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线索,可以拨打12309向检察机关反映,检察机关在接到举报后会及时跟进和监督。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