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宠 通讯员 郭运洲
近期,石家庄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来到藁城区梅花镇朱家庄村,对河北天意碳素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部分车间存在烟道破损、检测口未封闭,顶部密闭不严等问题,造成烟气无组织排放。同时,该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改项目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处罚款39万元,并责令企业切实整改。
“受到处罚后,企业本应痛定思痛,彻底整改,依法排污,但个别企业心存侥幸,变着法偷排偷放,必须依法重拳打击。”执法人员介绍说。
当再次对河北天意碳素有限公司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又发现三个煅烧车间部分烟气从旁边的砖制烟囱直接排出,没有通过治理设施和法定排放口。“依据有关规定,对企业处罚款75万元,并将案件线索移交公安机关,7名责任人被行政拘留。同时,案件经媒体向社会公开曝光。”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实现我市空气质量“退后十”目标,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市县两级环境执法力量,组成19个执法组,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交叉执法行动,采取上下联动、异地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以使用溶剂生产的1328家涉VOCs企业、生态环境部及省市交办问题停产整治企业、连续性生产企业限产企业、错时错季生产调控企业为重点,全流程、逐环节检查企业污染防治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部移交当地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处理并指导督促企业加快整改。
“为确保交叉执法效果,市生态环境局成立督导稽查组,对各执法组交叉执法情况进行实时抽查,每天通报各执法组发现的问题、县(市、区)案件处理及整改进度。”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将定期对环境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偷排偷放、超标排放、在线监测数据造假、台账造假、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屡查屡犯、整改不力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件进行媒体曝光,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