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访谈 >>默认分类 >> 专访沈伟:《融》是《舞蹈风暴》的延续,想打开中国舞者的思维
企业访谈
更多
  • 步步联数科风控运营团队拜访青岛华融企业做

    2021年11月13日下午,通过核心创始团队对业务模式的介绍及系统平台操作的演示,四川商投欣盛股权投资及青岛华融实业几位领导对步步联自行研发的供应链金融科技产品方案有了清晰、全面的认知,并表示高度认可

  • 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访谈录|即发集团杨为东: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中国纺织行业的短板在哪里?即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即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为东直言:是创意设计。而为了寻求突破,即发集团独辟蹊径,研发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颠

  • 翟美卿: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我们要聚精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政府工作报告以人民为落脚点,这坚定了大家信心。中房报记者 苗野丨两会报道20份个人提案,12份联名提案,3份社情民意,这是翟美卿履职十三届政协委员以来交出的成绩单。这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详细内容

专访沈伟:《融》是《舞蹈风暴》的延续,想打开中国舞者的思维

时间:2021-06-21     【转载】   阅读

坐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的地上,我们和艺术家沈伟聊了聊。

《融》彩排现场

当天,他的全新作品《融》尚未首演,64个展台空空的,展品还没抵达,舞者们还未习惯与颜料共舞,影像还在剪辑,灯光的调试还未达到他心目中的效果。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作品,依然充满未知性。

现场很热,他却里里外外裹了三层衣服,还穿着灰色的袜子。这位“尼金斯基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获得者,当今世界知名的华裔编舞家,以低调、理性著称。担任《舞蹈风暴》评委期间,他是那个最难“推杆”的人。

沈伟接受上观新闻专访

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2826平方米的圆形空间里,总有人在召唤他,总有问题在等待他解决,他如同科学家般冷静、严谨地面对每一个细节。舞者谢欣说他“简单”,舞者大朱说他“完美主义”。

6月10日,一场危机出现了。当日上海入梅,暴雨连连,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观众入场口被淹,室内也有积水,考虑到安全,展演只能临时取消。当周围的人开始担忧,沈伟却在二楼淡定地剪辑影片。

《融》展现现场,观众席地而坐观看沈伟的影像作品

“试演就是要找到所有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问题。很庆幸我们还有24小时可以解决。”紧急防雨、抽走积水、更换电线,6月11日晚,《融》顺利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连演十场。

此前,中国观众只看过沈伟早期的部分作品。而《融》是沈伟的“现在时”,是他在中国创作,中国首演的作品。作曲家谭盾说:“在现场拍到很多令人感动、震撼、刺激的照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胆探索,疫情后与沈伟的合作让上海再次成为国际艺术的视点。”

上观新闻:可不可以形容一下,《融》是一个怎么样的作品?

沈伟:我认为它可能是在‍‍全世界‍‍都没有见过的,‍‍一种新的‍‍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64件作品,涵盖16幅绘画、16幅摄影、16段文字、16个由中草药完成的嗅觉和视觉物品。第二部是影像作品《一切且相连》,是我在纽约、上海等城市街头专门录的一些镜头剪辑在一起,探讨时空、地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舞蹈,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路线,甚至走到舞者的身边去。

《融》排演前的时刻

简单地说,《融》表现的天、地、人,呈现方式是非常前卫和现代的,可是内容又跟传统文化紧紧相连,你可以在其中看到中国文化的‍‍根。我敢肯定,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

上观新闻:听说这个作品是在海南陵水的一个小镇里面‍‍完成创作的,‍‍你在那里待了5个月,为什么会选择那里?

沈伟:因为在那里,我‍‍没有认识的人,可以更‍‍专注、更安心地创作。半年前我本来要回巴黎的,‍‍可是来上海的时候就觉得不能回去,这个项目太难了,预计要一两年才可以完成,但我只有5个月。‍‍所以我什么事情不能干,只能专心‍‍研究它。

上观新闻: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沈伟:它太复杂了,比如64个视觉作品,一件一件创作,急不来。而且,这些舞者也是第一次合作,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时间太紧了。直到首演之前,我自己都不知道《融》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品。

《融》演出现场

上观新闻:你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创作,会感到孤独吗?

沈伟:我习惯一个人,‍‍‍‍我工作起来周围就不能有任何人,‍‍有人的话我的专注力就会受到影响。

在海南,我‍‍‍‍一般是6:30起床去跑步,‍‍跑到海边沙滩上,跑半个小时回来做早餐,做完早餐有时会弹弹古琴,然后开始‍‍一边喝茶一边工作,‍‍整个上午至少工作四五个小时。因为这次的项目太复杂,你们看就知道,全是‍‍这半年要赶出来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画卷》由沈伟创作

上观新闻:为什么创作的时候喜欢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因为很多人会觉得,要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把握时代的脉搏。

沈伟:‍‍你当然可以去掌握,但是你在创作的时候还是‍‍要专注。我‍‍一般都是半年闭关半年工作,有时候是在纽约或巴黎的工作室,有时候在陌生的环境。我‍‍闭关的时候,就是创作思考的时候,而现在,我就是跟世界发生关系。

上观新闻:这次的37位舞者有很多都是在《舞蹈风暴》里面认识的,为什么会选择他们?

沈伟:其实我做这个项目很大一部分的目的是《‍‍舞蹈风暴》的延续,这是一个教育性的项目。‍‍因为我知道这些演员‍‍他们身体条件很好,但是他们的信息量和‍‍训练方式等方面都‍‍有限,我真心希望‍‍他们可以接收到更多我的经验和信息,他们可能变得更国际性,‍‍‍‍很多思维他们可能以前没有打开,我可以帮他们。

沈伟与舞者们

开始我是想邀请《舞蹈风暴》所有的演员,‍‍但他们不是都有时间,最后只有这些人可以来。这么短的时间给他们如此多的信息很不容易消化,‍‍但是我觉得‍‍他们‍‍都非常努力,‍‍都很认真,所以我相信他们收获很大。

上观新闻:这个作品观演方式不太一样,舞者和观众会形成一些什么样的互动呢?

沈伟:可以看到观众没有座位,观众去任何地方都可以,所以它就是博物馆和展演空间在一起的‍‍形式。‍‍观众选的位置不一样,看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不一样,‍‍你不可能全部看到。

沈伟影像作品截图

上观新闻:疫情‍‍发生之后,‍‍对你的舞团有什么样的影响?

沈伟:‍‍疫情发生以后,‍‍我想全世界的像我们这种舞蹈团也好,‍‍我的工作室也好,‍‍项目都得暂停。我只有‍一个画展在波士顿进行,‍‍其他的项目都停止了。

上观新闻:你去纽约的时候是1995年,那时候一个人去闯荡,有没有难以坚持的时候?

沈伟绘画作品

沈伟:‍‍当时还挺兴奋的,也没觉得难过,因为你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学东西,你去了以后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就没有感觉难过。因为对我来说学习可以给我能量,使我更有精神。‍‍‍‍在物质上面当然是非常穷,但是我觉得人很奇怪,我们的精神需求‍‍是远远大过我们的物质需求的。

上观新闻:当时一天好像给自己规定10美元以下的生活费?

沈伟:对,包括路费和吃饭。

彩排前,沈伟和舞者们沟通细节

上观新闻:你的‍‍作品《声希》还有《天梯》,是在2000年的时候同时出现的,让你在欧洲和美国‍‍有了这样的声誉,你也有了自己的舞蹈团。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爆发?

沈伟:‍‍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之前的五年很不容易,一切都是在探讨和‍‍摸索学习过程中,你也不知道哪一天会成功,有时候会有未来‍‍没有希望的感觉。但其实一切一直在往那个方向酝酿,‍‍你会慢慢从你的性格、你的爱好、你的品位、修养中去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直到2000年,突然间出来了,我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融》排练现场

上观新闻:这样一个非常庞大的作品,融合了舞蹈、绘画、装置规划、‍音乐等,不同艺术的形式是相通的吗?

沈伟:当然是相通的,人嘛,都是相通的,都是我们的感受,表现的一部分,‍‍只是它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就好比,我的绘画永远都会有舞蹈的生命感、运动感,还有音乐性。我看绘画看到的不只是视觉,还能看到时间和生命。

沈伟《声希》剧照

上观新闻:你希望《融》‍‍给观众带去什么?

沈伟:‍‍我希望观众不要带着旧的思维方式来‍‍跟艺术沟通,‍要听凭‍‍直觉给你的东西,再进行思考,‍‍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我希望《融》能开发我们中国观众的感官和知觉。

上观新闻:《融》之后有什么样的计划?

沈伟:我会离开上海回到巴黎,然后去美国,我在波士顿加德纳博物馆的个展《沈伟: 绘韵》要闭幕了。

上观新闻: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艺术家,你的使命是什么?

沈伟:‍‍我觉得对我来说每个时期有不同的使命,但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来说,‍‍‍我想给世界带来很多美好的东西,带来一些新的、健康的、有‍‍能量的知识和智慧。

艺术家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实验,不能跟从,而要去引领。未来是不存在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建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