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农林卫视全媒访谈《三农名人堂》——专访“农资营销少帅”王标时间:2021-05-30 近日,“农资营销少帅”王标做客农林卫视全媒访谈《三农名人堂》,畅谈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对农业的情怀与梦想。 王 WANG 标 BIAO 王标,一公里品牌策划咨询机构创始人、 CEO ,地头战商学院创始人,驭逸营零售模式研究院院长,享誉国内农资界的资深实战专家、培训专家、培训农资营销精英近十万人。23岁主舵海利尔集团(奥迪斯公司),实现1年内从0到3000万增长。25岁掌舵福建新农大正,3年实现业绩1000万增长至7000万。每年发表管理类、营销类文章近百篇。 #农资营销少帅 名副其实# “农资营销少帅”这个称呼来自2003年,王标在清华大学EMBA班读书时,在54位农业领域高管的同学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总经理,只有23岁,随着不断地成长,王标意识到这个称呼更代表着使命和担当。 2003年非典时期,王标在河北秦皇岛遇到棉花蚜虫大爆发,渠道运输受阻,很多工作不能开展,但王标并没有因为疫情而退缩,经过一个半月和客户通力配合沟通,通过发短信给用户提出指导方案,实现了3000万的销售额,市场零退货。 “农资营销少帅”王标 参与农林卫视《三农名人堂》节目录制 2009年,王标带领着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组成的团队,开展国内“中西结合营销模式”,寻求向外企学习基层服务和大单品的打造。两年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中69人全部离开,只剩下7个人,还面临市场上应收账款、大面积退货和客户投诉,面对种种困难王标想到了退缩,但在思考后,他认为职业经理人,就应该对结果负责。王标又经过两年时间在各大职业院校招聘近千名毕业生,一起去田间、市场,一起面对解决市场中的投诉。两年时间,他培养了4位销售部长、18位省级经理、28位业务经理,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和指标。 因为在农资营销上的出色表现,“农资营销少帅”这一称呼在圈内逐渐叫响! #解决农民与农资最后“一公里”# 就在王标农资营销做的春风得意之时,他却选择了转型,成立了一公里品牌策划咨询机构,想要解决从零售终端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目标就是让中国农业从业者更加专业化。“一公里”成立时,王标已经有12年农资企业管理经验和6年在新型肥料市场开发和产品企划的经历,深知农业技术服务的重要性,他发现企业营销人员服务对象始终围绕经销商和零售商,而农业生产资料最终的用户是种植户,他认为农资行业最需要解决的就是销售终端到种植户购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服务落地到用户而非客户。 为此,王标和他的团队历时五年时间,整理编写了3本营销著作《地头战》、《农资市场操盘手》和《激情十载 感动常在》,解决营销人员从终端到零售端、用户端沟通的操作手册。与此同时,王标和团队开发了56种作物病虫草肥的七字口诀,比如施肥技术口诀: “多年施用氮磷钾,微量元素土缺乏,如果再不及时添,施肥再多也减产,单肥各起各作用,不可相互来补充,缺氮作物定减产,氮肥过剩倒伏见,缺磷作物长不良,磷多和锌相克伤,作物需钾量较大,施用过量镁克下。” “农资营销少帅”深夜写书 王标把复杂的病理学和缺素症状用口诀和顺口溜的形式变得通俗易懂,并配有彩色图谱,做到精准诊断、精准开药,让农户花最少的钱解决最难的问题,解决了农户的最后一公里。 #地头战 “战地头”# 为了更好的解决零售终端到种植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王标决定创办地头战商学院,让更多的农业从业者因为从事农业,更加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他告诉我们,产品最终要解决农户的问题,很多农业从业者感到迷茫和恐慌同样也是离用户太远,走向田间地头一切问题都有答案,田间地头有各种作物上产品的效果,以农户为师更能明白工作开展路径、方法。 王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不论严寒酷暑,他早已习以为常,即使在新疆遇到沙尘暴天气,他都坚持去地头调研。根据客户的诉求,在面对不同农户在种植作物提出的不同问题时,他不断地去解决,形成一套方法论,把如何解决农户的问题去讲授给广大的农业从业者。 “农资营销少帅”走进田间地头 在一次会议结束后,王标在回酒店路上摔伤骨折,在家里休养不到一个月他又奔向各地赴约参加会议,即使打着石膏都没有阻止他上台讲课,所以落下了一个病根,在三年的时间里一个位置骨折了四次。有人质疑他,你为了挣钱不要命了吗?在王标看来,这和挣钱没有关系,很多企业总结会都在按照王标的时间来定,有的甚至调整了好几次,把全国各地上百号人聚集了起来,王标无法因为骨折说服自己不去,他的做事风格就是拼了命也要把每件事做好。同样也正是如此,才有企业调整好几次时间交付给王标,在骨折期间的工作,给他留下了美好的经历,兑现承诺的精神也获得了同行以及客户朋友、从事农业人员的信任和认可。 带伤工作的“农资营销少帅”王标 #唯学习方成长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王标的女儿问他,爸爸你已经是天天给别人讲课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啊?王标回答说,唯学习方成长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爸爸就是靠这几个字的信念走到今天,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长和进步。王标这种学习的精神不仅影响着他的孩子,还影响着听他讲课的学生。 “农资营销少帅”王标与家人一起的幸福时光 王标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大学,他告诉我们以前家里经济紧张,初中报志愿选择中专,因为可以提前进入社会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但是对于王标来说从来没有放弃学习,现在他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都是他后期不断学习才改变的。当他的母亲到他的办公室时看到清华大学EMBA、北京大学MBA、中国科技大学EMBA毕业证书时,由衷的感到骄傲。现在听他讲课的人数以万计,他还是不断地学习,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每次出差包里都会带两本书,充分利用赶路的时间。 王标出身贫寒,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农业从业者和职场工作的人。他经常督促自己的学生要不断学习,用书本上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变成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加速器。 #家人是最大的动力# 有一次深夜父亲急性阑尾穿孔,母亲为了能让他多休息一会儿都没有立即告诉他,早上得知的他立即拨打120把父亲抬上救护车,就奔赴山东潍坊300人会议,会议结束后父亲的手术也成功结束了,他从网上得知急性阑尾穿孔几个小时得不到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看着妻子发来在手术室外的视频,王标留下了对家人愧疚的眼泪。 由于工作要经常出差,平均一年有220天在外奔波,妻子背后默默付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孩子,家人对他的鼓励和支持是莫大的,同时为了让家人能更好的生活,王标觉得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对于孩子的成长他也没有落下,在家时经常和孩子散步沟通,为了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立了家规,让孩子既要学会做人,他说做人做对了,世界就对了。能够让家人更好的生活,这是王标不断拼搏的动力,他也不断为此奋斗着。 #《江湖有梦》# 《江湖有梦》一首歌道出了农业从业者的心声,有一群“江湖有梦”的农资人在田间地头奋战着,不断努力解决面临的问题,激励着其他人更好的服务农业,王标心中也有个江湖,他的江湖在田间,在地头,他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每一个农业从业者的努力,让中国农业越来越好! 王标的更多故事和分享,敬请关注农林卫视全媒体访谈《三农名人堂》一一“农资营销少帅”王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