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怎样做到上下贯通?

2021-05-13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地方党委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牛鼻子”。

  现实中,一些地方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上还存在偏差。近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一些典型案例就反映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如,辽宁省铁岭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够深入,对凡河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漠视,推进解决缓慢。安徽省黄山区委、区政府没有真正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在推动太平湖违法违规项目整改工作中不敢动真碰硬,浮于表面。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理解不深,在推进污染防治工作上尚未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问题……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达到“上热下烫”的效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健全“责任链”。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将各层级责任主体所承担的生态环保责任细化落实,持续增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韧性。做到内容明确、边界清晰、追究有据可依,责任链条逐级延伸、环环相扣,促进责任机制上下贯通。

  构建“行为网”。在发展理念上,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在发展方式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在减污降碳上下足“绣花功夫”,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完善“责任网”。在生态文明建设这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各层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应“个个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担子”,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各个层级间的压力传导,推进上下协作、横向协同,形成合力。

  改革“考核网”。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督促激励领导干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扛重活、打硬仗。将督察、党政同责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评价直接挂钩,鞭策不担当、不作为现象,避免制度成为“纸老虎”“橡皮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新闻焦点
  • 热点视频
  • 供应链
  • 留言爆料
  •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