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讯
更多
  • 曾伯怡督导曾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问题整

    新冷水江3月8日讯(郭渺洋)7日,冷水江市委书记曾伯怡带队来到中连乡,督导曾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生态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曾

  • 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3月份企业服务日活动

    3月7日,市生态环境局以召开座谈会形式,组织开展3月份企业服务日活动,倾听企业呼声、解决企业问题,助推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办公室、宣教科及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参加会

  •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仁昕赴支队调

    3月8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仁昕赴支队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副局长方军,驻市监测中心及局办公室负责人陪同调研,支队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

生态产业
  • 中华稻香,万年前飘起一条大河边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歌唱响全国,至今脍炙人口。  大河,稻香,我的祖国。  大河奔流,不舍日夜,而稻花飘香,又从何而来?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稻香的源头已可上溯到一万年前,一条大河的岸边。  它就是位于浙江省中部,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流域,以浦江县上山遗址为代表的上山文化。这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源头。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上山先民在约一万年前就开始栽培水稻,这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在11月14日闭幕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

  • 浙江丽水 小公筷撬动竹产业

    公筷大概多长?用什么材质制作?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4月1日,竹筷生产大县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发布了“庆元竹木公筷团体标准”,以此来规范该县的公筷生产。此后,公筷的生产规格、尺寸、含水率、迁移物指标等有了县里的统一规范。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正加快复工复产,努力把落下的进度赶回来。  经济还有哪些潜力可挖?庆元县瞅准了一个商机——推广公筷,发展公筷产业。  为何是公筷?此次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业催生变革,注重饮食卫生、倡导使用公筷的声音在各地频频出现。  意识到公筷变火后

  • 板栗树下长出“金耳朵”

      距离密云城区38公里的大城子镇苍术会村,曾因地处深山、缺乏产业、劳动力外流等原因长期陷入穷困。如今,在低收入产业资金支持和各方力量的帮扶下,村民们在板栗树下种起了黑木耳,它易种植、耐运输、不愁销路,“耳农”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000余元。去年底,该村442户低收入户实现全部“脱低摘帽”。疫情当下,村里的木耳产业发展得怎么样?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锥峰山脚,茂盛的林木下,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大簇大簇的黑木耳肥厚水灵。几名戴着口罩的村民分散在田里,正熟练地从菌棒上取下已经成熟

  • 青海海西:靠生态产业过上好日子

    柴达木地域辽阔,但多为荒漠戈壁,发展农牧业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将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兼顾统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  搬出草原,生态收益两不误  今年已经82岁的扬登加木措大半辈子都住在帐篷里。几年前,全家人搬进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陶尔根家园牧民搬迁小区。“大半辈子都在草原上,没想到晚年能搬进城里过上好日子,现在水电交通都很方便,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游牧人换了新活法。”  在建设生态畜牧业进程中,海西州以民生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实

  • 建在产业链上的驻村结对生态扶贫

    原标题:让金扬村实现“绿色”与“富民”双赢建在产业链上的驻村结对生态扶贫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黄冠中 见习记者 王雯 记者 晏利扬春雨后的浙江衢州衢江区上方镇金扬村,千亩茶园,云雾缭绕。一株株茶树早已冒出了新芽,村民们腰挂茶篓,正忙碌地采摘鲜嫩的白茶。随着他们的指尖翻飞,一颗颗茶尖顺利进入手心,放进茶篓,换来一天实实在在的收入。“去年,我种的白茶开始试产,大约加工了40公斤干茶,平均每公斤卖1000元,比不少年轻人在外打工都要强,这可多亏了生态环保扶贫的好政策。”村民黄天良高兴地告诉记者。浙江省生态

  • 绿道进村 添美增收

      原标题:重庆铜梁区推进乡村振兴——绿道进村 添美增收       人民网记者  王斌来  常碧罗  核心阅读  建设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重庆铜梁区建成一条60公里的进村绿道,将沿线24个村社和34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串联起来。绿道成为交通线、旅游线、产业线,变成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一张名片。  白墙黛瓦,花木扶疏。仲夏时节,重庆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蜿蜒前行,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地“镶嵌”山间。  “要不是岁数大了,真想绕着村庄跑几圈。”从地里忙完活,72

  • 彼美玉山果 千年中国榧

    香榧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干果树种。香榧全身是宝,食用味美,药用驱虫、助消化、健筋骨,油用可降低血脂胆固醇,材用是家具、雕刻、建筑优良材料。香榧树形优美,是良好的观赏树种。香榧集果用、油用、药用、绿化、观赏等多种价值于一身,具有很高经济、生态效益。  树木档案  香榧古称玉山榧、蜂儿榧,也称中国榧,又称细榧,属于裸子植物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为第三纪孑遗植物。香榧树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遍及浙、闽、皖、赣、苏、湘、鄂、黔等省。香榧由实生榧树中优良变异类型或优株经过人

  • 四川简阳:让土地生金环境变现

      刚一见面,四川简阳市平武镇尤安村党委副书记魏霖就告诉记者,村里一度撂荒的2600多亩地又种满了作物。  放眼四周,果不其然,只见坡地、平坝,桃林成片,套种的蔬菜绿意盎然。  以前为什么会撂荒?魏霖说,一是以前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除去种子化肥劳动力等成本,种得越多亏得越多,老百姓觉得不划算;二是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种田的人少了,偏一点差一点的地就没人种了。  针对这种情况,从2017年起,尤安村探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招,成立祥瑞土地股份合作社,实施新农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新建1

  • 从贫困山乡到3A级景区的“逆袭”

      农历新年,大巴山深处的重庆市巫溪县茶山村,沐浴着新春暖阳的茶山村,一派新气象。红灯笼高挂在村道旁的路灯上,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通达到户,白墙灰瓦的民居依山而建……  2019年12月,茶山村正式挂牌国家3A级景区。一横一纵的马路穿村而过,污水处理厂、全民健身中心、茶山书院……一应俱全,利用背靠红池坝景区的独特优势,茶山村打造了果园、花园、茶园、微田园“四园”,谱写了一曲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季歌”。“在这里游客可以春看花,夏避暑,秋赏菊,冬玩雪。”巫溪县红池坝镇镇长唐庆说。  而过去的茶山村,却是另一番模

  • 中药材产业为冀南山区“种”出致富“良方”

    仲夏的太行山,生机盎然。千亩金银花盛开在河北涉县清漳河两岸,农户们正在花田里紧张有序地采摘花朵,希望趁今年盛花期,赚得一份好收成。  早晨五点半,天刚亮,家住涉县合漳乡白芟村的李月英就已吃过早饭,提上塑料桶、拎起小板凳,朝村口的金银花基地走去,想趁天气不热多摘些。她说:“只要勤快,一天采摘20斤不成问题。”  涉县位于太行山深山区,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由于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许多农民一度深陷贫困之中。  作为太行山道地药材主产区,涉县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

  • 珠峰下的“山村之春”

    初夏时节,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白墙红瓦、花草藤蔓、小亭别院……令人心情舒畅,别具特色的民宿是当地的金字招牌,也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特色。南源岭村背靠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村子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旅游民宿,成为武夷山申报“双世遗”成功后崛起的富裕村。目前,全村共有114家民宿旅馆,拥有1600多张床位。地处公路边的八方饭店,几乎每天宾客盈门,特色农家菜肴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店主龚荣奎说:“今天能找到一条民宿旅游致富路,取得可观收益,很不容易。我们特别注重诚信经营,

  • 武夷山民宿 风生水起富农家

    初夏时节,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白墙红瓦、花草藤蔓、小亭别院……令人心情舒畅,别具特色的民宿是当地的金字招牌,也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特色。南源岭村背靠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村子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旅游民宿,成为武夷山申报“双世遗”成功后崛起的富裕村。目前,全村共有114家民宿旅馆,拥有1600多张床位。地处公路边的八方饭店,几乎每天宾客盈门,特色农家菜肴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店主龚荣奎说:“今天能找到一条民宿旅游致富路,取得可观收益,很不容易。我们特别注重诚信经营,

  • 增加绿化面积 提升森林质量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提升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央企的责任担当。  发挥生态效益。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在多个场合谈到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

  • 湖进人退,洱海呼吸更畅快

    远处苍山茫茫,近处洱海清清。  初秋时节,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态廊道行进,就像走入了一幅山水田园长卷。记者看到,一边是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洱海,青山绿水间,游人如织。  “洱海生态廊道环湖129公里,总投资91.91亿元,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这条生态廊道将村庄与洱海物理隔离,可以减少人类对洱海水质的污染,既是展示道,也是休闲道、致富道。”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段能告诉记者,环洱生态廊道建设包括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工程、生态监测廊道建设工程、生态搬迁工程、管网完善工程

  • 浙江千年古村,祖源河南信阳,游客常误认为徽派村落

    浙江省丽水市有座缙云县,它的存在感还是蛮强的,江浙一带的高速服务区基本上都能看到缙云烧饼的影子。但从旅游层面上说这座县城在浙江并不算突出,哪怕这里有着国家5A级景区仙都。缙云是我们中华民族轩辕黄帝的名号,所以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来缙云旅游就真的见识到了!除了仙都,这次在缙云还去到了一处叫做河阳古民居的景区,它的名气和可玩性在缙云可能仅次于仙都。在来到河阳的时候对这里几乎没有了解,我就喜欢这种没有攻略的旅行,总是会给我带来一些惊喜,万万没想到还真的是!一进入河阳古民居,给我的第一印象:咦

  • 大金湖畔,一个移民贫困村的“绿色崛起”

    今年国庆假期后,在福建省泰宁县大金湖畔的梅口乡水际村,不少村民忙着重新装修自家民宿。与10年前政府“恳求”他们建带卫生间的房子不同,村民争相升级房间硬件及绿植等“软装”。  “记得2000年左右,来动员的乡干部还被村民用扫帚赶出去过。”水际村村民、民宿业主蔡雪娇说,那时政府鼓励村民投资建民宿,但刚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村民们,不大相信民宿产业的前景。  水际村是老区基点村、库区移民村,1980年泰宁县建设大金湖池潭大坝,关闸蓄水,村民就地从山谷平地搬上半山腰重建。地没了,山林少了,水际村成为省定贫困村。  上世

  • 浙江松阳推动绿色发展

    12月6日电(记者李中文)青脚鹬、鸳鸯、小天鹅、中华秋沙鸭……随着浙江省松阳县“五水共治”、湿地保护等工作带来生态提升成效,冬日里的松阴溪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依托“五水共治”的成果,松阳县以打造“中国有机茶乡”“全域康养胜地”等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县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据了解,结合乡村旅游,松阳目前已推出了6条康养主题体验线路,建成了10个特色康养综合体。《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7日 14 版)资料来源:版权归原作者与原作者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编:丁亦鑫、李昉)

  • 裸土复绿 矿山葱郁

    核心阅读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煤电基地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年来,内蒙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努力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倒逼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说是露天矿山,却已看不出排土场层叠堆土的样子。昔日尘土飞扬的裸露排土场,如今已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我们的目标,是让开发过的区域重新填满植被,并让生态系统实现自维持、免维护。”在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国家电投白音华煤电公司二号露天矿,该矿总工程师贺希格图对记者

  • 林美人富:天池下的退耕还林实践

    从1999年开始,一项宏大的国家工程——退耕还林在天山南北徐徐展开,绿洲内外,层层绿林在大片不适合耕作的土地上出现。2015年,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新疆在总结前一轮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生态建设和发展产业、惠民增收相结合,通过对林木经济价值的挖掘,实现林美人富。前不久,记者来到天池脚下的阜康市,对当地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二道河子中心村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白杨树林带,在阳光下茁壮生长(2019年4月29日无人机拍摄) 孙国富摄  退耕地上生长新林海  新疆

  • 携手治荒山 景美日子甜(小康路上绿色力量)

    位于六盘山区的甘肃定西市,是水土流失严重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福州与定西两地精准对接“所能”和“所需”,建起超2万亩水土保持生态林、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双赢。云杉挺立,青松滴翠。暖阳下,火炬树红叶翻飞;树荫旁,格桑花随风起舞。初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南山仍然郁郁葱葱。“山绿了,心情也跟着好了。”面对眼前的山色,护林员李锋感叹道。从昔日一片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到如今万亩绿意盎然的森林,不过4年时间,这片青山不仅让李锋摘掉了穷帽,还大大改

  • 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今年收成好,估算着每亩能收2000块钱。”农民孙金面带喜色,对前来“回头看”的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凌轩说。2018年6月,鸡西市检察院在开展公益诉讼调查时接到群众举报,鸡东县东海镇兴隆村稻田灌溉用水受到污染,185亩稻田濒临绝产。随后,鸡西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其关停污染企业,清除污染物,补偿受灾农户。黑土地又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开展对黑土地公益诉讼保护工作只是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门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保护黑土

  • 沿海“风电长廊”推动绿色发展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一带受崂山余脉和海岛影响,形成了长达60多公里的狭长“疾风带”。近年来,即墨区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发电,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建设,截至目前,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18万千瓦,形成了集风能开发、观光旅游、科研教育和环保示范于一体的沿海“风电长廊”。图为10月8日,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的华能风力发电机组正在运行中(无人机照片)。(本报记者王健高 通讯员梁孝鹏)资料来源:版权归原作者与原作者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编:丁亦鑫、李昉)

  • 漳州东山:生态+理念让“荒凉海岛”成“东海绿洲”

      繁忙的东山县冬古二级渔港林华艺摄  国庆期间,福建省漳洲市东山县东沈村辖区内的金銮湾海滨浴场、海湾公园等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海湾整治让家乡海岛变漂亮了,游客也就来了!”东沈村村民沈海燕说。  在东山县,从鲍鱼场拆迁户转型开起了旅游民宿,“半路出家”的“沈海燕们”不在少数。东沈村成立了漳州市首家村级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集民宿预订、餐饮服务、特产销售等于一体的金銮农家民宿平台,现已发展民宿20多家,仅去年一年,游客们就为民宿经营者带来了300多万元的收入。  从“荒凉海岛”走向“

  • 绿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浙江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的外来车辆又排成了长龙,自驾游客纷至沓来。这个偏远山村经过绿色转型,如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已稳定达到数百万元。  “把乡村颜值提上去,才能吸引游客。”村党支部书记黄松土说,为了改善村居环境,村里先后筹集资金近百万元,建设通村公路2.74公里,实施村庄溪坑整治、畜禽养殖整治及农户改水工程。同时,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植草种花,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到70%以上,美丽渐成风景。  如何确保村民受益?黄松土介绍,2018年,上栈头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底有分红。生态旅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