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更多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默认分类
  • 巴西致力打造可持续的未来

    我们正活在全球危机当下,促使各国领导人共同努力以重塑我们的未来。各国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内,研究其医疗保健、食品供应、能源安全、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处境,并了解其中的脆弱性。下一步是需要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以保证国内生产的互补性,填补潜在粮食和能源短缺的空白。确保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可持续性层面。从这意义来说,巴西能提供包括食糖和乙醇等在内的多样性产品。可靠的食糖供应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一种廉价且安全的身体能量来源,确保每日的基本营养需

  • 韩方就排核污水入海再吁日方三思

    韩国济州道知事元喜龙6日敦促日本政府将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污染水作为“人类和环境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元喜龙参加第15届济州论坛时说:“我敦促日方将处理它作为人类和环境安全问题,并且开展多边合作。这不仅关乎日本,而且关乎全世界。”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处理过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原本定于10月正式决定,但迫于各方压力推迟。核污水入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反对声音。韩国政府方面已经多次向日方表达严重担忧,呼吁日方向韩方通报相关信息。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3月

  • “中德欧实现气候新目标的路径”开展非正式圆桌对话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今日应邀出席“中德欧实现气候新目标的路径”非正式圆桌对话。圆桌对话由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国务秘书约亨·弗拉斯巴特主持,欧委会气候行动总司总司长莫罗·彼得里乔内、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亚娜出席。圆桌对话聚焦中欧各自最新宣布的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就其实现路径、短期影响及深化中欧气候变化合作展开探讨。中方表示,根据习近平主席宣示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中方将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

  • 中韩环境部长举行2020年度工作视频会晤

    11月11日,中韩环境部长2020年度工作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韩国环境部部长赵明来出席会议。黄润秋表示,中韩是友好近邻,也是环境共同体,开展生态环境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近年来,两国生态环境合作进入快车道,建立环境部长级交流机制,共同打造“晴天计划”旗舰合作项目,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成效显著。尤其是今年以来,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密切沟通合作,充分体现了两国对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交流的高度重视。双方在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有广泛合作空间。黄润秋强

  • 中国与博茨瓦纳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开启中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新篇章

    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博茨瓦纳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赠送的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博茨瓦纳成功举行。我国驻博茨瓦纳大使赵彦博代表生态环境部与博茨瓦纳环境部部长凯伦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赵大使表示,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发展的重大挑战,需要全世界携手共同应对。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义务。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 生态环境部部长视频会见国际能源署署长

    今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视频会见国际能源署署长法蒂·比罗尔。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合作交流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润秋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3%,均提前完成此前承诺的2020年目标。今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

  • 总量世界第一 处理方法不当 美塑料垃圾泛滥危害全球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网站10月30日文章】题:美国加剧陆地和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塑料垃圾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2010年,据估计,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估计为500万至1300万吨,既有来自固体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也有来自垃圾产生量非常之高的高收入国家。我们证实:2016年,美国产生的塑料垃圾量堪称世界之最(4200万吨)。其中14万吨至41万吨塑料垃圾是在美国非法倾倒的;15万吨至99万吨是进口了美国回收材料的国家管理不善所致。算上这些,2016年进入沿海环境的美国塑料垃圾总量

  • 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合作项目不断落地,中国与相关国家一道,加强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发展,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切实行动,支持区域和全球环境保护带着双筒望远镜和数码相机,法比亚诺·法里亚乘上直升机。作为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线路经理,他与同事在12天时间里,总计飞行67个小时,巡检

  • 中欧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中欧绿色合作高级别论坛近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中欧双方高级官员、专业学者和行业代表围绕中欧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景与行动进行了深入讨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是本届欧盟委员会的施政重点。中欧绿色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目前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和德国在青岛建立了中德生态园;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合作开展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研发项目,并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联合实验室。成都中法生态园建设围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成为中法两国间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 BBC: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被低估了。这一报告于10月2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研究人员基于实地考察和卫星观测,分析出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了。BBC:中国植树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报道称,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在中国两个地区的新造树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该团队表示,两个地区加起来, 占中国整体陆地“碳汇”的35%多一点 。(作者注:碳汇 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

  • 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增加近一成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当地时间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同比增加9.5%,创2008年以来同期最大规模。数据显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达到11088平方公里,几乎是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的7倍。其中,巴西北部帕拉州遭砍伐的雨林面积最大,达到5192平方公里,同比增加34.4%。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高峰期发生在1995年,当年遭砍伐面积达29059平方公里。到1998年,这一数字下降到13200平方公里。2004年,

  • 火灾幸存考拉返自然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数据显示,澳大利亚2019—2020年度夏季丛林大火对约30亿只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包括6万多只考拉,它们在林火中死亡、受伤或无家可归。经过数月的治疗,一些在大火中严重受伤的考拉伤愈后于12月6日被放归自然。图为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马拉库塔附近,考拉被放归自然。新华社发

  • 生态环境部部长视频会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视频会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双方就共同关心的生态环境保护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润秋首先充分肯定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合会等方面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安德森本人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表示感谢。他说,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出席气候雄心峰会,进一步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为全球气候治理提振雄心并提供新思路,充分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信心决心,展现了中国重信守诺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过半—— 德国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德国能源巨头意昂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今年前10个月,德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共发电195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4%。另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测算,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发电总量的52.5%,较去年提高6.5%。“德国的电力供应每年都在‘变绿’。过去几年,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一直稳定增长。”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官网指出,2000年时,可再生能源仅占德国能源总量的6%,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耗中的占比将达到65%。太阳能在德国新能源市场的增长

  • 国际人士见证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在相关领域国际专业人士看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持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美景。樊甲山摄(人民视觉)从蓝藻暴发到安全用水,以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让—弗朗索瓦·唐泽尔的办公室里,他2016年获得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奖牌十分醒目。作为流域组织国际网常设技术秘书处秘书长、法国水

  •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贡献(环球热点)

    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习近平主席提出3点主张: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方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  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面临挑战,国际社会瞩目中国“成绩单”。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由衷称赞,“中国是可

  • 联合国启动“环境和个人卫生基金”项目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7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17日在线启动“环境和个人卫生基金”项目。她强调,这一项目对维护人的尊严以及改善贫困国家卫生条件意义重大。阿明娜·穆罕默德说,新冠疫情显示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在阻止疾病传播方面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疫情同时也暴露了人们在卫生设施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据介绍,联合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为“环境和个人卫生基金”项目筹集20亿美元,向负担最重、应对能力最弱的国家提供资金,以实现加强家庭环境卫生、确保女性月经健康和卫生、在学校和保健设施提供环境

  • 援埃塞俄比亚卫星交付仪式在京举办

    12月2日,我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埃塞俄比亚卫星交付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和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硕姆·托加出席仪式并致辞。  中方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通过实施一系列南南合作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此次中方援助卫星及地面系统,可为埃有效应对气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中方秉承“授人以渔”精神,在援助卫星的同时提供航天技术援助,有力带动埃方航天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这是全球应对气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视频会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

    12月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视频会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强合作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今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了中国新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这一重要宣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10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将“碳排放达峰后

  •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政策研究专题发布暨研究院启动活动在北京举行

    12月1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政策研究专题发布暨研究院启动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在北京举行,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活动并致辞。会议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发布了联盟《“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报告(2020)》《“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基线研究报告以及“一带一路”与生物多样性、绿色能源、碳市场、绿色供应链等报告。  会议强调,当前全球疫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共识使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绿色联盟将秉持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