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更多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默认分类
  •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倾倒百万吨核废水入海,人类或将面临“灭顶之灾”!

    人类将“核”去何从?4月13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等有害物质的核废水。据日本广播协会网站(NHK)报道,预定2年后开始排放。排放前会将核废水稀释到日本国家辐射浓度基准值四十分之一,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饮用水辐射安全标准的七分之一。日本政府此次决定引发邻国及国际社会普遍质疑。据韩联社报道,就日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一事提出严正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

  •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呼吁美国解决好自身人权问题

    当地时间25日,联合国大会举行“奴隶制和跨大西洋贩卖奴隶行为受害者国际日”纪念活动。在活动中,中方代表呼吁美国正视并解决好自身人权问题,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开展国际合作,停止无端攻击抹黑。在当天的纪念活动中,全体参会人员向奴隶制及贩卖奴隶行为的受害者进行了默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指出,虽然奴隶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遗留问题仍然存在,全球白人至上主义在2020年达到了高峰。各国必须解决种族主义的遗毒。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在美国,数千万的非洲人后裔仍然遭受着各种歧视和不公,自由

  • 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国际旅行有望明年恢复

    当地时间3月21日,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事务官布兰登·墨菲表示,随着澳大利亚国内疫苗接种工作的进行,国际旅行有望在明年恢复。  △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事务官布兰登·墨菲  墨菲同时表示,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接种疫苗的人越来越多,联邦政府会考虑减少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或者将强制在指定酒店隔离改为在家隔离的措施。  目前,澳大利亚处于疫苗接种的第一阶段,主要对新冠病毒易感染人群,包括一线医护人员、海关工作人员、养老院老人及工作人员等群体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总台记者 王聪)

  • 委内瑞拉北部一天然气厂发生爆炸 政府定性为恐怖袭击

    当地时间20日下午,位于委内瑞拉北部的一天然气厂发生爆炸。当晚,委内瑞拉石油部长艾萨米宣布,该起爆炸为恐怖袭击。  艾萨米还补充道,委总统马杜罗已经知晓此事,已派专业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将尽快公布维修与恢复生产的具体计划。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事发的天然气厂隶属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主要负责压缩天然气并高压输送到附近地区,爆炸的地方为一处输气管道。据目击者称,当天下午附近居民听到两声巨响,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撤离住所,所幸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的报告。(总台记者 宫祥诚)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部分地区进入自然灾害状态

      澳大利亚媒体今天(21日)报道称,由于连续多日遭遇强降雨侵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部分地区宣布进入自然灾害状态,这意味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可以启用救灾拨款,对受灾地区进行支持。  气象部门预测,新南威尔士州的强降雨将持续到下周。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部分居民转移,还导致悉尼以西约70公里的沃勒甘巴水库溢水,这是该水库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溢水现象。

  • 法国面临海豚种群保护难题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海洋守护者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今年8月,在法国西海岸发现大量死亡海豚。另据法国媒体报道,今年1—4月,法国西海岸比斯开湾也出现大量海豚搁浅死亡,数量多达1200只。隶属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法国拉罗谢尔大学“远洋观察”机构指出,超过90%的搁浅海豚身上有渔船引擎或渔网造成的伤痕。渔民不加选择的捕捞方式是导致海豚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悉,近10年来,为了更快更多地得到渔获,法国渔业广泛采用了一些新手段、新工具,如深海拖网渔船、5—6米深的围网等,海豚往往沦为猎获物。海豚是哺乳动

  • 全球水务领域营收TOP40公司排名揭晓

    今天GWI将带给您全球活跃于水务行业的营收前40的企业榜单,榜单中的营收为公司在水务板块的收入(部分为估算数据)。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在水务领域,法国拥有最大的私营水务运营商,美国拥有最大的工程和技术公司,巴西拥有最大的私营水务特许经营商,英国拥有TOP40榜单中最大的受监管类水司,而中国也有多个实力不俗的项目开发商位列其中,包括北控水务、首创集团、碧水源、粤海投资等。以水务板块的收入进行排名,榜单中只有前两名才有资格跻身《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到目前为止,水务行业仍然是一个很难真正获得大笔收

  • “绿色”引擎助推经济复苏

     近期,欧盟通过了数额高达1.1万亿欧元的中期预算提案和7500亿欧元的欧洲复苏计划,聚焦绿色发展和数字转型。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欧盟确立了“绿色复苏”的大方向。  欧盟一直是绿色转型的先行者,低碳技术、排放标准以及绿色管理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能源革命、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无废城市等领域贡献了经典范例,并自下而上形成了践行低碳社会、绿色生活的民意基础。2019年12月和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相继发布“欧洲绿色协议”和首部《欧洲气候法》草案,明确提出2050年实现零排

  • 欧洲各国积极推进“绿色复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欧洲各国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重要考量,在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老旧建筑翻新改造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行动建筑翻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本报驻法国记者  刘玲玲家住巴黎15区的贝特朗·皮卡尔最近正忙着为翻修老房子递交补贴申请材料。通过审核后,他可获得最高1万欧元的补助,用以更换旧的取暖设备或房屋隔热材料。这项名为“我的翻新工程补助金”措施今年1月起在法国推出,迄今已收到5万份申请。从2021年起,该补助将取消收入条件限制,惠及全法居民。多年来,法国

  • 造价超50亿!新加坡首个污水与垃圾综合处理设施Tuas Nexus动工

    Tuas Nexus不仅能同时处理污水与垃圾,还能让两者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果。两者相互变废为宝,产生的能源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新加坡首个污水与垃圾综合处理设施Tuas Nexus正式动工,预计2025年分阶段启用,妥善处理废物的同时,实现能源和资源最大化利用。总造价预计超过50亿元的Tuas Nexus由公用事业局管理的大士供水回收厂(Tuas Water Reclamation Plant),以及国家环境局管理的集成废物管理设施(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 二十国集团环境部长会议在线召开

    9月16日,二十国集团(G20)环境部长会议召开,深入探讨了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由外交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言。中方指出,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颁布实施防沙治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等若干法律法规,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中方强调,土地退化、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与气候

  • 中国发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孙秀艳)联合国将于9月30日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外交部和生态环境部于21日联合发布了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从生态文明思想、国内政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广泛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系统阐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成就和立场主张。立场文件指出,中国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

  • 破解气候环境危机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暨佩娟、敬宜)9月22日晚,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办的破解气候环境危机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通过“现场+线上”方式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政府、驻华使馆、机构、企业、高校的400多位嘉宾参加。会议首次发布《破解危机》《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路线》两项成果。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致辞表示,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退化可能进一步耗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应对气候危机的窗口期非常有限,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将

  •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监管高官会在线召开

    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监管高官会召开,深入讨论疫情给全球核安全带来的挑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出席会议并发言。中方分享了疫情期间核安全监管和辐射安全监管方面的措施。中国努力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行,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持续实行驻厂现场监督,保障了重要的现场监督活动;通过优化放射源审批及监管措施,确保疫情期间核技术的安全应用。最后,中方就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议题开展交流,与各方分享了核电厂场内核应急工作的监管经验。本次核安全监管高官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各国核安全

  • 遇见撒哈拉 徜徉地中海

    要想同时感受沙漠苍莽、海洋博大、山岭连绵与高原广袤,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好去处。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被视为连接欧洲与非洲的纽带。风格各异的自然人文风光,是不同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碰撞融合的产物,见证着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阿尔及利亚拥有长约1640公里的海岸线,绝无仅有的海岸风光与风土人情交织,造就了地中海独具魅力的海岸景观——卡斯巴哈。卡斯巴哈位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尔历史最悠久的城区。在千年岁月中,卡斯巴哈曾被腓尼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

  • 中国减排承诺激励全球气候行动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富有雄心的重大宣示,既表明了中国全力推进新发展理念的坚定意志,也彰显了中国愿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的明确态度,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多国媒体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的承诺与行动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最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承诺”路透社报道认为,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

  • 联合国报告—— 过去20年气候灾害数量增长“令人震惊”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2日电  (记者王建刚)第三十一个国际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12日发布报告说,全球自然灾害总数在21世纪前20年大幅攀升,特别是气候相关灾害数量出现“令人震惊”的增长。这份题为《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的报告由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与比利时鲁汶大学灾害流行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9年期间,全球共记录7348起自然灾害,造成123万人死亡,受灾人口总数高达40亿,给全球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97万亿美元。与之相比,全球在1980年至

  • 生态环境部部长视频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

    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视频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无废城市”建设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润秋首先对傅海燕担任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表示祝贺。他说,中新两国环境部门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在地区和全球发挥了示范效应。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双方克服困难,保持密切沟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深入发展,为拓展深化未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黄润秋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中

  • “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作出巨大贡献,受到多国媒体的关注。英国知名科学杂志《自然》日前发表社论说,全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任务迫在眉睫,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积累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各国能从中获益良多。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评论文章说,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治理荒漠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报道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说,1990年至今,全球共有4.2亿公顷森林遭到毁坏,中国的森林

  • 福岛百万吨级核污水,是否只能排入海洋?

    日本福岛县,一位老渔民一脸无奈地望着大海:“我们这些人的意见,根本就没有人听。”近日,日本或将决定将123万吨放射性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消息,让本就不景气的日本东北地区渔业雪上加霜。而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正在一家进口超市选购海产品的顾客表示,如果排放方案最终敲定,那么她在日后购物时会尽量避免吃来自日本的海鲜。据日本共同社等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净化后含有放射性物质氚的核污水排放入太平洋。如此巨量的核污水从哪里来?是否只有排入海洋这一条途径?又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巨量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