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中国 >>默认分类 >> 长丰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详细内容

长丰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时间:2021-06-30     【转载】   阅读

清晨日暮,漫步长丰城乡各处、大街小巷,庭院整齐明亮、垃圾有序处置、房前屋后种有花草树……目光所及,处处惬意洁净。近年来,长丰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落脚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农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庄墓镇:美丽庭院“擦亮”美丽乡村新名片

如果说美丽乡村是一篇浓墨重彩的华章,那么美丽庭院一定是其中精巧温馨的一幅篇章。走进庄墓镇徐岗村李树根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庭院,庭院内生活区和种植区分开来,一盆盆绿植,让整个小院充满了生机。每天清晨,李树根都会把自家的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屋外收拾得整整齐齐,让全家人住得舒心。

在徐岗村,像李树根家这样的“美丽庭院”随处可见,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整洁清新,一座座“美丽庭院”扮靓了整个美丽乡村。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长丰县庄墓镇美丽办联合妇联、团委借创建美丽乡村热潮,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好婆媳”评选等活动为工作重点,动员广大农村家庭和妇女同志积极参与创造整洁、优美、舒适、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引导和带动村民们主动改造庭院、美化周边环境,以家庭“小美”聚乡村“大美”,使“美丽庭院”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美丽庭院”不光要看外表,更要注重内涵。在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中,庄墓镇坚持村容村貌与乡风民风一起抓,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契机,大力引导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时代接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摒弃日常生活陋习,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弘扬乡村文明新风,真正实现内涵与颜值并重。

杨庙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夏日里的杨庙镇大程村南塘广场,阴凉的树阴底下,是村中孩童的最爱。时不时,就有孩子呼朋引伴在此嬉戏、玩耍,给村庄增添了活力。

在大程村,处处能看到美丽乡村的印记--美丽的小公园、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四通八达的水泥硬化道路、漂亮美观的文明墙体画……舒适的人居环境,使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我们都不愿意出门。经过整治,现在村里很漂亮。”50多岁的大程村村民程和平说,现在入户路基本实现硬底化,村道公路四通八达,村里主路两侧还种满了绿植鲜花,每天,村里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清扫卫生。“环境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我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近年来,杨庙镇全面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村庄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清爽、舒适、美丽”的转变。

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要美,还要美得持久。为此,杨庙镇建立起了长效机制,镇财政每年投入约780万元用于全镇农村垃圾清理、收集、转运及村庄日常卫生保洁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激发村民参与意识,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群众在环境整治活动中树立起“村规民约、人信人守”的观念;通过“党员活动日”行动,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评选“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树立榜样,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

如今,杨庙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群众从“看客”变成主人翁,农村文明新气象愈加显现,农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左店镇: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如今,走进长丰县左店镇淮光村,白墙黛瓦,绿树摇曳,房前屋后、村居道路干净整洁,平整的水泥路遍布村头巷尾,车辆在路上驶过,车后没有一点尘土,加上红花绿荫掩映着的民居村所,使小村显得格外幽静而美丽。

左店镇淮光村村民胡守恒说:“咱们村现在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门口,农家小院整得都是漂漂亮亮的,还画上了墙画儿,现在这农村变化可真大,和城里没什么两样。”

淮光村的变化只是左店镇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左店镇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居”为契机,以“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为初心,将村容村貌、主次干道等作为清理重点区域,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环境整治,为美丽家园添砖加瓦。同时注重整合资源,把人居环境治理、“厕所革命”、“土地增减挂”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共同发力,使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左店镇党员干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已形成常态化机制,党员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共管”的新模式成为左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风尚。在左店镇的乡村街头,村民们只要看见白色垃圾,都会自觉捡起来扔进路边的垃圾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吴山镇:垃圾治理写入村规民约 倡扬文明新风

走进吴山镇官府社区老窑村的“官府人家”,这是一栋栋两层楼高的“小别墅”,每户均前有阳台,后有院子,庭院门前挂着“门前三包”责任牌,具有江淮风格的民居建筑,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更提升乡村风貌。

“以前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反过来了,城里人羡慕我们的居住环境。”说起村子里的变化,村民郑贤友脸上满是笑容。

对于乡村发生的变化,官府社区党总支书记郑来贤表示,“垃圾治理是关键!”

“如果不把垃圾搞干净,美丽乡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郑来贤介绍,在破解垃圾问题时,注重调动保洁员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收集可回收垃圾作为他们一项收入,再结合一些奖惩措施,保障村容环境得到改观。

如今老窑村建立了全域环卫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宣传栏、村规民约等形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设立“垃圾兑换超市”,每户配备小型垃圾分类桶,设立垃圾治理专干等,推动老窑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细化和长效化。

家门口环境的变化,让村民得到实惠。垃圾治理这一工作,实现让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

“现在村民都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把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干净,把垃圾分类到垃圾桶里面,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倡扬了文明新风。”郑来贤说,近年来,老窑村结合美丽乡村、道路畅通等工程,积极建设老窑村基础设施,如今老窑村已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罗塘乡:土地“增减挂” “增”幸福感 “强”经济

近年来,罗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增减挂工作,坚持将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秉承“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原则,因村制宜,扎实推进,努力打造干净、宜居新农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走近罗塘乡戴庙村小许组的土地增减挂项目安置点,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菜园里种上了蔬菜和绿植,路灯、凉亭、绿化、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咱村里人也可以享受!”村民戴大爷说道。

曾经的小许组,污水横流,垃圾杂物随处可见,仅有一条土路可以进出,生活十分不便。罗塘乡紧抓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机遇,对小许组进行科学统一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对愿意拆旧的农户先行测绘,算出补偿的面积和金额,让群众真正看到土地增减挂钩带来的实惠;面对不愿意拆旧的农户,乡村干部上门耐心解释,争取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加入到项目的实施中来。(朱行龙)



【来源:安徽文明网】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河长资讯
更多
生态资讯
更多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