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修复 >> 记者在现场│生态修复责任重 荒山冒雨种草忙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记者在现场│生态修复责任重 荒山冒雨种草忙

时间:2021-06-09     【转载】   阅读

荒山上,草还用种吗?在朝阳北票市的很多地方,答案是肯定的。

6月4日上午,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章吉营乡三官村的骆驼山上,70多名村民正在冒雨刨地播草,各色头巾和帽子在浅绿的山坡上起起伏伏,一派忙碌的景象。

44岁的敖亚芹腰挎一个布袋,跟在两名村民身后。当身前的搭档刨出沟垄,她便从布袋里摸出半把草籽,弯腰将草籽均匀地撒进沟垄里。“如果是晴天,还有一道程序,就是用脚把土盖上。雨天不盖土,要不容易板结,不利于出苗。”敖亚芹向记者讲述着种草经验。

今年是敖亚芹参加人工种草的第五个年头,从开始的新鲜到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让她切身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不易。

人工种草所选用的草种为沙打旺和草木樨,“耐旱、成活率高,还是很不错的牧草,特别适合辽西北的土壤和降水条件。”当地草管员介绍,山上最初也种过树,但因降水少,成活率极不理想。

为鼓励村民把自家承包的荒山拿出来参与草原生态修复,林草部门和村民达成协议,所种的牧草到了收获季节,可由村民收割来喂牛喂羊,参加人工种草还有一笔务工收入。

骆驼山附近,被纳入今年生态修复的草原有1万亩,按人均3亩/天的种草进度,70多人的种草大军需要干50来天。

多年来,受气候干旱、超载过牧及科尔沁沙地侵蚀的影响,北票草原沙化、退化及荒漠化趋势明显加重。2019年起,该市承担起国家级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经过两年实施草原生态修复试点建设,当地草地生态环境呈好转趋势,植被盖度明显提高。

“修复地块植被盖度低于40%,待盖度稳定在65%以上,甚至可以轻度放牧,缓解舍饲圈养所带来的草畜矛盾,增加牧民收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北票市草原工作站站长闫庆忠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