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修复 >>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保护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 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国家示范工程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保护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 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国家示范工程

时间:2022-03-09     【转载】   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看来,地质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近年来,他一直关注享有“高原之肾”和“黄河蓄水池”之称的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和补给能力、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他从地质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议。

“不当‘荣誉’委员,做好‘责任’委员。”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的一句口头禅,今年的两会,他依然认真准备了几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关于生态保护的。

王建明参加阿坝州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汇报会

调研:若尔盖湿地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问题未根本改变

王建明在前年的两会上曾提出了《关于加强黄河源若尔盖湿地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提案》,并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也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再加上这几年在地质部门工作的经历,他对若尔盖湿地的保护不仅十分关注,而且从地质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对湿地的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位于黄河上游的若尔盖草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也是世界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区。

去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从而开创了新时代治黄事业的崭新篇章。

王建明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尔盖草原湿地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但由于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若尔盖局部地区湿地萎缩、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河岸侵蚀、森林减少等重要生态屏障功能下降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为此,他提出,要加快实施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国家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强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和补给能力,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动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实施。

建议:强化系统性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王建明认为,应聚焦区内高寒泥炭沼泽湿地、重要水源涵养地、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重要自然人文景观四大核心价值,统筹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沙化草地和黑土滩治理,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珍稀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生态管护和生态状况评价等工作,进一步筑牢黄河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王建明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科技支撑体系他建议:应根据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泥炭沼泽、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人文景观特性,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应用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开展黄河流域生态本底和生态状况评价,强化系统性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生态监测平台和网络建设,实现生态管理智能化、智慧化,进一步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在具体实施中,王建明还建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聚焦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矿山生态系统等重点领域,实施光伏治沙、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培育生态产业,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持续提高若尔盖生态功能区碳汇增量。

科学评估界定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建设范围,引导当地居民和公益组织等参与科普宣教、自然体验、科学实验等活动和特许经营项目。

完善生态管护岗位、社会服务岗位,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或后期运营管护。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