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伟鸿)一村一寨聚民意,一事一议惠民生。2021年是我省全面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10周年。10年来,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坚持普惠性原则,以村民群众急需急盼、普遍受益为目标,以改善村容村貌、造福百姓为抓手,通过做好民主决策、筹补结合,量力而行、讲求实效,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等方面工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序开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渤海镇是滩坑库区沿线乡镇,因之前的重心都在移民工作,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发展空间上一直存在短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实施后,渤海紧紧抓住政策红利新机遇,将一事一议项目与美丽城镇建设相融合。从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为切入点,坚持村民集体议、事事议、项项议,建设项目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一事一议就像“导火索”,点燃了农民参与美丽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人人投身美丽家园建设,走出了原先农村公益事业面临的“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困境,渤海镇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并获得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外出十多年了,一直以为家乡没人了,没想到回来看见家乡面貌焕然一新,更加坚定了我返乡投资的决心。”在外打拼多年的渤海镇乡贤刘有,回乡看到家乡发展的潜力,毅然投入1500万元资金返乡创业,并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如今,他投资建设的千峡湾渤海生态园,成为市民和游客网红打卡点。
渤海镇是我县落实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加快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全力做好一事一议惠民项目,我县专门出台系列文件,对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审批、资金使用范围、补助标准、项目验收、奖补资金拨付、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对每个项目都认真落实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并通过财政出物资、部门出设计的一事一议创新方式,带动村民出工出劳,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了农民群众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但又没有能力和条件解决的民生事项。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村村民通过选举产生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增加了工程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有效促进了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10年来,一事一议项目未出现一起工程质量问题。
10年来,全县完成村庄道路项目174个,建成村内道路441.01千米;田间机耕路14.22千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43个……一串串数据“数”说着财政政策带来的乡村发展变化。
截止到目前,景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总投资20913.1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奖补资金11693万元,地方财政奖补资金2519.5万元,整合到项目的其他财政涉农资金200万元,村级自筹资金5530.15万元,社会捐助金额970.50万元。10年间,共实施了50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实现全县136个行政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