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中国 >>默认分类 >> 美丽中国|三河村的“鸟人”和“鸟事”
详细内容

美丽中国|三河村的“鸟人”和“鸟事”

时间:2021-05-26     【转载】   阅读

▲ 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的百鸟谷。(摄影:陈建)

每天早上八点半进入鸟塘投放鸟食,已经成为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村民李忠华两年多来的习惯。他精心打造的这个鸟塘,已成为他家的“绿色银行”。

所谓鸟塘,就是在鸟类栖息地边缘创造一个人为投食、喂水的环境,鸟类研究者、摄影爱好者则在伪装棚里进行观察、拍摄。“过去打鸟猎鸟苦巴巴,现在爱鸟护鸟,赚钱还种花。”李忠华说,是三河村发展“鸟经济”让他的人生发生了360度的转变。

李忠华所在的三河村林草丰盛,水资源丰富,因古炭河、滴水河、湾转河三条河水在村内汇聚合一,村名由此而来。

“猎鸟人”变“护鸟人”

42岁的李忠华是土生土长的三河村人。“早些年经常在山上捕食鸟类,还会挖山上的兰草下山去卖。”李忠华说,因为贫穷,他没有读多少书,当时也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

▲ 李忠华在鸟塘里给鸟投放食物。

改变发生在2018年。“当时州科技局驻村工作队员张朝江和村干部一起找到我,说村里准备搞几个鸟塘,供拍鸟的人使用,问我愿不愿意做‘塘主’。”李忠华说,他之前确实看到过有人背着“长枪短炮”来村里拍鸟,但对于“塘主”是干什么的,“塘主”如何通过服务拍鸟者赚到钱,他一无所知,“心里犯嘀咕”。“我虽然用弩弓打鸟,但从内心来讲,我还是蛮喜欢这些五颜六色的鸟雀,捕食是因为生活所迫。”

为了打消李忠华的顾虑,张朝江特意带领李忠华在内的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到具有成熟经验的保山百花岭学习取经,“吃鸟饭、住鸟窝、看鸟塘、走鸟路、观鸟群……人家的发展模式让我们目瞪口呆。”李忠华说,通过参观,他第一次知道,爱鸟护鸟居然还能赚到钱。

▲ 李忠华给记者展示用手机识鸟软件识别鸟的名字。

在州科技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全村15个鸟塘很快就建了起来,李忠华成为三河村10号鸟塘的“塘主”。2018年10月1日,李忠华的鸟塘开始对外接待拍鸟爱好者。“因为没有经验,第一个月没挣啥钱,科技局、镇村干部都不断来教授经验带摄影爱好者来,慢慢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了。”李忠华说,目前全村的15个鸟塘,全部由怒江三河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来运作和管理,他们这些塘主根本不用操心客源问题,公司会根据摄影爱好者拍鸟的不同需求,将拍摄者分配到不同的鸟塘,“这样运作更加市场化和规范,我们在鸟塘里赚取机位费、背包费和餐饮费”。“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到5000元左右,4月份客人少,也赚了2800多块。”李忠华对鸟塘的收入很满意。

▲ 摄影爱好者在李忠华的鸟塘拍到的珍稀鸟类。

李忠华告诉记者,做好“塘主”的关键是要学习,“一喂二看三要懂”是基本功。“别人问你这是啥鸟,你说不出来不行。还要会分辨鸟的品种,稀不稀有,才能养出一个好塘子。”他专门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叫做“懂鸟”的识鸟软件,拍鸟人把在他鸟塘拍到鸟通过微信发给他,他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地识别出鸟的名字。“到目前为止,这个鸟塘共拍到了62种鸟。”

当上鸟塘“塘主”的李忠华说,虽然还是“鸟人”,但意义与过去已完全不同。“以前在山上打鸟猎鸟,破坏生态,别人都叫我‘鸟人’;现在爱鸟护鸟,我还在山上种花种草,既保护了环境,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从装修工到“鸟家乐”老板

33岁的三河村民罗志强夫妇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百香阁的“鸟家乐”。罗志强是服务员,端盘子搞卫生,老婆则是厨师兼会计。

“以前在大理、六库等地干装修工,收入还算不错。”罗志强说,常年在外对家人很是亏欠,于是在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他回村重新改造修建房屋,搞起了“鸟家乐”。“进入村子里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当时进村进行调研的一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给罗志强“鸟家乐”的规划和设计做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在教授的指点下,我在院子里建了观鸟棚、鸟的取水点和鸟洗澡池,水果和蔬菜都是供鸟啄食的,整个庭院就是给鸟们打造了一个生活乐园。”罗志强告诉记者,设计的初衷就是要给游客或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以全身心放松下来的空间,在吃饭住宿之余,增强他们爱鸟护鸟的意识,“人和鸟的和谐共生,才是我们开展保护的目的”。

▲ 罗志强与妻子和女儿在老房子前的合影。(摄影:陈建)

罗志强的“鸟家乐”2020年3月正式开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年底算下来还是有七八万元的进账。“之前搞装修,在外辛苦一年的收入也就差不多这样,现在最主要的是自己做老板,还照顾到了老人和孩子。”罗志强希望生意再好些,能多雇几个几个同村里的乡亲,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发展。

为了丰富“鸟家乐”的体验内容,罗志强还在院子边上建了桃园,开辟了水稻田,“桃子明年挂果就可以采摘,秧苗插下去,撒上鱼苗,秋天游客就可以抓稻田鱼”。爱鸟护鸟,让人们回归美好的田园生活,是罗志强最朴素的心愿。

▲ 罗志强与妻子女儿在自己亲手建造的百香阁“鸟家乐”前。(摄影:陈建)

“鸟叔”和他更大的“鸟经济”

“两年多来,在村里带着大伙儿建鸟塘、做鸟家乐、赚鸟钱,吸引游客来观鸟、住鸟巢、吃鸟饭,三河村的鸟经济已经是名声在外。”说起三河村现在“靠山吃山、靠鸟发展”的思路,“鸟叔”张朝江满满的自豪感。

三河村地处高黎贡山腹地,森林茂密,栖息着240多种野生鸟类。2016年,爱好摄影的张朝江到保山市百花岭拍鸟时,当地观鸟产业拉动地方经济的经验使他很受启发,而这经验在两年后得以推广。张朝江告诉记者,2018年初,他被怒江州科技局派到三河村助力村子的脱贫攻坚。“刚到村里,我就把做观鸟产业的想法告诉了本村的‘能人’袁开友,他当时在村里做特色农业,我们俩聊过后一拍即合,他资助建起了两个观鸟点。”张朝江说,把消息在观鸟爱好者群体中发布后,预订观鸟的订单纷至沓来。

▲ 张朝江(右一)和摄友在三河村鸟塘的观鸟棚里。

后来,在科技局的指导下,三河村建起了15个鸟塘,也就是现在的15个扶贫车间。“建好后全部交给了建档立卡户负责运营。”三河村的“鸟产业”慢慢发展起来,村子里的45户建档立卡户都从事了和“鸟产业”相关的工作。因发展“鸟经济”,2020年底,三河村的人均收入从三年前的7000多元增长到了8900多元。

▲ 张朝江本人就是拍鸟发烧友,这是他在三河村拍到的国家保护珍稀鸟类。(受访者供图)

张朝江说,现在三河村的“鸟经济”已经做得非常成熟,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州,他和袁开友正计划着,让观鸟产业链从三河村向怒江大峡谷延伸。“大峡谷两岸本身就是一条‘百鸟谷’,我们有信心把小鸟发展成大产业,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河长资讯
更多
生态资讯
更多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