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中国 >>默认分类 >> 和美生活有保障 美丽中国稳幸福
详细内容

和美生活有保障 美丽中国稳幸福

时间:2021-07-18     【转载】   阅读

和谐,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古老哲学,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焕发耀眼光彩。

  织就世界最大民生安全网、成就社会治理新格局、铸就公平正义法治基础、绘就大美神州壮丽图景……更加和谐的社会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让“复兴号”巨轮更添乘风破浪的能量。

  民生安全网兜住14亿人民稳稳的幸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如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已织就世界最大的民生安全网。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仅有3670家,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如今,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已超百万个,人均预期寿命更是提高到77.3岁。

  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着民心。不断释放的“健康红利”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愈加完善的兜底保障和社会保障绘就老百姓心底温暖底色。

  “十三五”时期末,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了每人每月678元和每人每年5962元;25.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面纳入国家保障范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覆盖全部县(市、区、旗),发放人数分别达到1212.6万人和1473.8万人。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07亿人、2.18亿人、2.67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4亿人。

  以共建共治共享共筑平安家园

  漫天飞雪的路上,十几个人推着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艰难前行,数次滑倒又爬起后,身上的防护服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今年1月,一段视频在网上迅速刷屏,主角正是大连海洋大学的志愿者。当时,学校因疫情封闭,这群平均年龄19岁的志愿者每天要为5109名师生配送12219份餐食。

  这样的“挺身而出”不只在大连。疫情肆虐的关键时刻,志愿者们忙碌在社区,奔走在街头,活跃在网络,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

  “志”之所在,“愿”之所向。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学雷锋”活动影响全社会,到1989年天津出现第一个志愿者组织,再到2008年中国迎来“志愿者元年”,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经常。“十三五”时期,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9亿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24亿小时。

  点滴善意,融汇浇筑,成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黏合剂”、社会良性运转的“润滑油”。

  目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已超过一百万个,成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群众之间的“黏合剂”、增进社区群众参与的“活化剂”、化解社区矛盾纠纷的“减压剂”、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填充剂”。

  如今,日益提升的社会治理效能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群众安全感为98.4%,全国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83.6%。

  用法治之光守望公平正义

  明辨是非,秉公司法,方能惩恶扬善。

  从聂树斌案、呼格案到张玉环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一批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得到依法纠正。最高法数据显示,仅2020年,全国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18件。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对公正的信心,对法治的信仰。

  从惩戒“老赖”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到整治“霸座”“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树立规矩意识,再到办理维护英雄烈士荣誉、名誉案件……

  近年来,政法机关将抽象的法律公正地适用到每一起具体案件中,引领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一个个生动案例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让法治成为捍卫公序良俗的有力武器,鼓舞守法者、惩处违法者、温暖受害者,守望人间正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近年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守护碧水长流,渔民收起渔网,将江河还给自然;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快速推进,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

  为保卫蓝天常在,传统制造业加快绿色化改造,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装机累计约9.5亿千瓦,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0%以上。

  同时,我国以制度力量护航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中央出台了几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尤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把“利剑”,守护着祖国的绿水青山。

  今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蓝天更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至87%;河流更清,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提高到83.4%;家园更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1.18万处……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不少地方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也更加红火。

  今年“五一”假期,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乡大岭村迎来一大拨游客,民宿爆满。

  这个过去曾经贫穷的瑶寨山村,依托生态环境、独特风俗等发展民宿旅游,已成为“网红打卡村”。现在山水和生态是村民的“金饭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

  今日中华大地,一幅生活和美、社会和谐的画卷已徐徐展开。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高蕾 高敬 熊丰 邹多为 沐铁成 参与采写:艾福梅) 

[责任编辑:陈湛]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河长资讯
更多
生态资讯
更多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