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污染:触目惊心的“海上垃圾场”时间:2021-07-03 近日,日本环境省表示对全国的河流及地下水等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2都府县的21个地点有机氟化物超标。其中大阪市的地下水有机氟化物含量为每公升5500纳克,严重超标也是超标地点中最高的地方。 今年以来关于日本国的污染消息层出不穷,自从4月份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全球的目光都在关注着海水污染事件。 最近国内最大的饮品公司之一“农夫山泉”也因此出人意料地翻车了,只因该品牌的一款气泡水在某商场做广告推广,主打宣传词居然是“福岛县产”。网友纷纷表示再也不买该品牌的产品了。如今日本水质有机氟化物超标,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层出不穷的海洋污染 从日本决定福岛核废水到日本河流及地下水等水质有机氟化物超标,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两者无论是否有直接联系,我们都很难不将两者联系起来,这也无不是一种提醒:希望日本能够开辟更为合理的处理方案,而不是将核废水一倒了之对水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污染。 关于海洋污染,各类层出不穷的新闻还有很多。近期斯里兰卡海岸陆续有近百具海龟尸体、十多具海豚尸体、一头蓝鲸尸体被冲上岸。生态学家认为,这些海洋生物的死亡与之前沉船事件有直接联系。 六月初,斯里兰卡西海岸附近一艘载有数吨化学品的货船“X-Press Pearl”号在该国最严重的海上事故中沉没,数吨塑胶颗粒污染物流入渔业水域,恐引发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环境灾难。海洋专家称这次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将在未来30-50年体现,然而影响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斯里兰卡沉船胶颗粒污染物入海、俄罗斯发电厂柴油泄露入海、日本“若潮”号搁浅燃油泄漏入海……仅自去年开始,就已经有多起海洋污染事件的发生,足可见未来的海洋生态该是怎样一幅景象。 海洋问题不仅在污染 一直以来,海洋的环境安全都在受人类生活的严重威胁。 据权威部门统计,每年约10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去年疫情大爆发,全球超15亿个口罩流入海洋,它们需450年才能分解;每年经各种途径入海的石油约600余万吨……就连我国央视新闻也发布了“2050年海洋塑料垃圾或将超过鱼类重量”的报道。海洋不说话,但不代表一切伤害没有发生。 其实让海洋无数生灵挣扎着死去的,又岂止是这些塑料垃圾和燃油污染,还有老生常谈的气候变暖问题。《自然气候变迁》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研究发现,2050年后,海洋将比目前升温的速度快上7倍,即使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挡不住气候变迁的快速列车。 因此,海洋的生态危机不仅存在于外界塑料制品或燃油泄漏污染,还在于过度开采捕捞导致的资源枯竭,以及气候带来的系列效应。也许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海洋早已千疮百孔,而人类还在雪上加霜。我国已经在全国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将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纳入生态红线区管控范围并实施强制保护和严格管控,国家已经在行动,个体也要约束好自身行为,让我们一起还海洋一片蔚蓝。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