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无烟还留下一地宝!技术“跨界”带来的破壁效应,让垃圾处理行业别开生面时间:2021-08-15 风口财经记者 许耀文 石冰冰 谁说烟囱和垃圾处理是标配?谁说垃圾处理一定会污染环境? 在解决垃圾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的道路上,从来不缺跃跃欲试的人,缺的是极富弹力的跳板。 山东润泽馨洁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一项以往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超导技术“跨界”到垃圾处理领域。垃圾不再被填埋或焚烧,而是进行高温裂解,全程不产生废气,还能产生可燃气体、裂解油等可利用的资源物质。 从“国计”转向“民生”,超导技术带来的破壁效应正在给垃圾处理行业带来一场变革。 突破:变废为“宝”成为现实“你看,生活垃圾经过这种无害的裂解处理后,出来的都是有用的东西”,林琳指着这套垃圾处理装置告诉记者。他来自山东润泽馨洁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润泽馨洁”),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这一套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就是润泽馨洁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 润泽馨洁公司是一家以环保节能为主旨的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以无机超导技术为核心,为各行各业有机废固物的处理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垃圾产量每年以约8%的速度递增。因为垃圾,我们曾付出沉重代价,垃圾堆积成山,剧毒的腐烂物和脏水渗透地下,污染水源,侵蚀身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 面对这样的背景环境,历时五年、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应运而生。 ![]() 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样机 “通俗地讲,这一套装置就是利用一定的方式将塑料等有机物的形成过程逆转,把它们裂解成原始的‘碳氢氧’等物质”,林琳表示。 这是一个“钢铁侠”,干活却细腻缜密。它采用新型无机超导垃圾有机物无氧裂解技术,粉碎后的垃圾经传送带运输到裂解炉体内,随着炉内滚筒的转动,在绝氧、高温、催化剂等条件下,垃圾内的有机高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垃圾高分子中的碳氢化合物被“打碎”,产生可燃气体、裂解油等可利用的资源物质。 通过高温裂解产生的裂解油可以回收利用到炼油厂,气可以循环供应裂解炉使用,冷凝水可以用来供暖或制冷。此外,裂解产生的大量反应余热可用于生活热水或透平发电,裂解出的残留物的主要成分为碳,可用于农业有机肥料或工业原料。 林琳告诉记者,裂解垃圾可以说是目前各国公认的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为理想的处理方法。这一工艺无需对生活垃圾进行过细分拣,在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中不会形成二氧化碳、烟尘、污水、废弃物以及二噁英的排放。通过超导垃圾裂解炉的处理,垃圾体积可减小到1/500——1/200。 革新:扬汤止沸,不如去薪即便垃圾分类的标识就贴在垃圾桶旁边,当前中国垃圾处理的进程依旧举步维艰。《“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指出,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存在突出短板。 另外,垃圾填埋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渗滤液处理不达标、防渗系统薄弱、日常作业不规范等环境隐患突出,对周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仍有较大缺口,全国约50%的城市(含地级市和县级市)尚未建成达标的焚烧设施。 “起初,很多来看过我们这套设备的人都会疑惑,垃圾处理后产生的有害废气如何排放?当得知这项技术根本不会产生有害废气,更谈不上排放之后,大家都十分惊讶”,林琳说。传统认知中,垃圾处理过程一定会产生废气,但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没有烟囱,更是连一丝“白烟”都看不见。 理解这项技术的先进性,需要眼观当下。 ![]() 样机细节展示 如今我国逐渐告别垃圾填埋,在没有出现更好的技术之前,焚烧垃圾发电的处理方式方兴未艾。然而焚烧垃圾会排放出大量烟尘、有害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废物、重金属及微量有机化合物等,在污染环境的同时,焚烧使垃圾中的有机材料变成灰烬,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为了防止热水沸腾不止,与其将沸水舀出去降温,不如直接把底下的柴火拿走,治本的重要性远大于治标。 “我们的技术与焚烧处理有本质差别”,据林琳介绍,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采用的新型无机超导垃圾有机物无氧裂解技术,有效利用了高温超导技术的特性,“利用热超导原理,炉内的垃圾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被打碎,不再因燃烧产生废气,反而生成的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实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林琳告诉记者,解决废气排放的同时,效率以及节能也是垃圾处理行业考虑的重点。风口财经了解到,垃圾裂解源于工业领域中有机材料的热解,我国目前也有垃圾热解处理方式,但垃圾处理成本较高,还会产生二噁英排放,污染环境。 “打个比方,如果用热解方式处理1吨垃圾,在加热时需要用1吨燃料才能让整个锅炉达到指定温度,那么我们的技术可能只需要0.1吨燃料就能让锅炉的温度达标,大大节省了燃料成本”,林琳表示。 “超导技术,不仅能快速裂解,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节能”,林琳说,该技术之所以能有效节省成本,离不开炉内滚筒上的高温超导管,管内的无机超导材料同样是关键。据林琳介绍,这种材料的超强导热性能使其在传导方向上以近似声速的速度传递,几乎没有温度的衰减。 跨界:从“国计”到“民生”古语云:“以邻为壑”。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邻为壑”的典故演绎出另一个版本:垃圾场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从而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由此衍生出“邻避效应”。 今天的日本,有着严苛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政策,但曾经,东京都江东区南部面朝东京湾,一直被冠以东京“最后的垃圾桶”称号,埋下了东京都足足七成废弃物,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垃圾”,垃圾外溢、污水横流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并演变成为旷日持久的“东京垃圾战争”。 垃圾问题也是中国的隐痛:垃圾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城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仍难以满足分类要求、存量填埋成为生态环境新的风险点等。 “将高温超导技术用在垃圾处理领域,我们是国内首创”,林琳说。 ![]() 在生产上,超导传热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农业、牧业、林业和加工业诸方面;在民用领域,超导技术已经运用在太阳能、暖气、恒温大棚等方面。如今,高温超导技术运用在垃圾处理领域,将为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把这项技术用于有机废弃物处理,可为有机废弃物的处理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宫磊表示,“将这种高科技超导专利转化到民用领域,是一次又好又实用的‘跨界’”。 试想有这样一种“花园式”垃圾处理厂,它或“隐藏”在社区、或在医院、或在景区,它无异味外溢、无烟囱白烟、无污水横流,周边环境整洁、空气丝毫不受污染、身边从未有人抱怨,相信你会接受这种与以往毫不相同的垃圾处理方式。 在这样的“花园式”垃圾处理厂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生活之美,科技之美,工业文明之美。如今,这种“花园式”垃圾处理厂正在变成现实。 使命:专注环保事业的“先行者”“十四五”时期,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 十四五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关键热词。 对于中国来说,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绿色革命,也是一场事关各行各业的“全民运动”。对于环保产业来说,正迎来新一轮重要窗口期,其中,垃圾处理就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 政策直指人心,面对大环境和大趋势,不突破、不创新、不变革,不足以颠覆和改变一丝一毫。当传统掩埋、焚烧、热解处理方式弊端不断显现,通过高温超导裂解技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让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蝶变”。 ![]()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污染环境 器物有魂魄,在推崇自动化的时代,使命感依旧是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的核心。因一项技术振兴一个产业,以一己之力推进环保事业,并非妄言。以“前瞻者”形象进入大众视野的润泽馨洁,在理念和行动上,早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作为一家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润泽馨洁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以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变传统垃圾处理、探索新的处理方式为使命,直面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垃圾焚烧以及垃圾分类收运等“症结”,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行业“痛点”的解决。 “润泽馨洁致力于通过垃圾处理技术革新,让卧式无害化高效垃圾裂解处理装置走进更多的城市,帮助各地尽快推动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解决,构筑城市绿色生活新风貌,努力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生态环保事业做贡献”,林琳说。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