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修复 >>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时间:2021-06-26     【转载】   阅读

原标题: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来源:云南发布

  6月24日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自然资源部发布

  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其中

  云南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

  6月23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北京联合发布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自然资源部表示,这些案例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生态修复的本地化应用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此次发布的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包括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云南抚仙湖流域治理、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黑龙江黑土地保护性利用、广西北海陆海统筹生态修复和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涉及自然、农业、城市等生态系类型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涵盖了各具本地特色的保护修复措施。

  


  自然资源部表示,我国将继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更加注重系统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抚仙湖流域治理都有哪些举措?


  一起来看

  ↓↓↓

  

  “十三五”期间,澄江市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思路和建设“三个国际城市”的定位,大力推进抚仙湖保护治理,实施7个“一次性”工程保护抚仙湖,交出靓丽答卷。

  

  第一个“一次性”工程是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澄江市共实施45个抚仙湖保护治理规划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第二个“一次性”工程是全力推进抚仙湖环湖3万余人“一次性”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共拆除房屋113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364.8亩,退出地块全部实施生态修复。

  第三个“一次性”工程是高质量完成15.2万亩一次性“七彩·森林抚仙湖”建设,预计到2028年抚仙湖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将从43.8%增加到65.8%,林木绿化率从54.2%增加到76.2%。

  第四个“一次性”工程是全面推进“一次性”截污治污全覆盖工程,澄江市大力统筹城区、集镇、村庄截污治污工程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出厂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排放标准,安装一体化设备37套,实现了抚仙湖北岸坝区污水集中处理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服务人口15.6万人,抚仙湖径流区域372个村落截污治污实现全覆盖,城区7大片区68个网格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第五个“一次性”工程是实施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企事业单位“一次性”退出工程,澄江市全面关停116家企业,实现径流区无工矿企业。

  第六个“一次性”工程是实施抚仙湖径流区坝区耕地“一次性”休耕轮作工程,2020年在坝区实施休耕轮作5.8万亩。

  第七个“一次性”工程是实施抚仙湖径流区“一次性”养殖退出工程,将抚仙湖径流区674.7平方公里划为禁养区,实施1090户138万头(只)规模畜禽养殖退出,全面退出径流区1275亩库坝塘水产养殖。同时,清退抚仙湖径流区塑料大棚1000余亩。

  经过一系列治理

  今天的澄江

  处处呈现出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

  漫步在抚仙湖畔,满目绿意

  美得让人毫无抵抗力......

  


  


  在抚海湾湿地公园内

  一眼望去皆是美景

  这里的每一寸“肌肤”

  都被绿树、鲜花浸润.....

  步道上

  流连赏景的游客

  拍照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这一幅幅自然美丽的生态画卷背后

  既有澄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也有澄江市为推动生态保护工作

  付出的不懈努力

  


  这个夏天

  就来玉溪抚仙湖“玩水”吧

  抚仙湖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在蓝天白云下

  心情也跟着变清澈了

  资料:玉溪市委宣传部

  信息员:马雪娟

  编辑:马正麟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