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电网: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时间:2021-06-14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开展水上光伏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区域覆盖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 国家电网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以“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为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决落实关于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低碳冬奥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消纳清洁能源,深入推进电能替代,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施全面环境管理,构建绿色和谐电网,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全力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国网重庆电力-绿色发展) 一、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积极消纳清洁能源,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和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国家电网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助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大力建设特高压等输电通道。特高压工程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省等优势。2017年,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中“4交4直”8项特高压工程建设。截至2020年,累计建成投运“14交12直”特高压工程,在建“3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29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4.1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4.4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1.6万亿千瓦时,有力保证了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 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是对电力负荷进行削峰填谷、改善新能源并网特性、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大型储能系统。国家电网在运在建抽蓄电站51座,装机容量达6229万千瓦,为清洁能源消纳提供了安全稳定保障。 优化系统运行全力支持新能源并网。强化运行监测分析,统筹安排运行方式,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消纳,实施省间互济和备用共享,优化火电开机,抽蓄电站全容量增抽满发,最大化消纳新能源。截至202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新能源并网容量累计达到4.7亿千瓦,利用率达到97.1%。“十三五”期间,累计消纳清洁能源7.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2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7亿吨。 (二)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认真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协助各级政府累计完成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北方地区“煤改电”清洁取暖1063万户,累计供应取暖电量36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散烧煤20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5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1162万吨。 (三)助力绿色低碳冬奥,实现百分百绿电供应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国家电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更优作风,建成28项冬奥配套电网工程,能够保障所有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100%绿电供应,实现“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四)运用电力大数据,积极助力生态环境监管 2020年11月,国家电网与生态环境部签署了《电力大数据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合作协议》,开启“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截至2020年,国家电网与各级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0份,实现对13万家污染源企业用电情况在线监测,可减少生态执法现场核查超36万人次/年,节约相关企业环境监测设备采购成本超13亿元。在四川,应用“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实现1小时内对6078家重点污染企业完成环保政策轮巡和异动实时报警;在河北,实时监控企业用电状态,累计识别疑似“散乱污”企业386家,发现“散乱污”企业违规生产652次。 国家电网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8000多万条数据,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554万条信息,强力支撑生态环境监管。 (国家电网加快汽车充电桩建设助力绿色出行) 二、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一)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率先发布行动方案 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成为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中央企业之一。 (二)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电力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国家电网围绕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拓宽电能替代深度广度,着力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建设港口岸电。在三峡坝区、长江流域以及沿海、京杭大运河等更广泛区域,大力部署绿色岸电工程。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累计投资9.2亿元,建成投运岸电设施1203套,带动社会岸电设施建设4600余套,助力长江大保护。 实施工业领域电气化改造。在钢铁、铸造、玻璃、陶瓷、建材、冶炼、轻工等行业推广关于电窑(锅)炉,在石油勘探、管道输送领域推广辅助电动力技术。 推动乡村各领域电气化。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推广电能替代技术,建设特色用能项目,系统部署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十三五”以来,实施乡村电能替代项目5.1万个,推广电气化温室大棚13万个、农产品电加工设备12万台套,农村地区新增电取暖面积5.9亿平方米,服务农村生态宜居和农民增产增收。 开展机场栈桥电气化改造。在重要城市开展机场栈桥电气化改造,截至2020年,经营区域内实现省会及计划单列市、重点旅游城市机场栈桥电气化改造超过95%。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28万余个,替代电量84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5亿吨。 (三)全面协同节能减排,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 降低供电损耗。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连续7年降低线损率,“十三五”期间线损率下降0.91个百分点,相当于节约标煤5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80万吨。 减排温室气体。建立26个省级六氟化硫回收处理中心,对电气设备退役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实施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统一检测、循环利用,实现近零排放。“十三五”期间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583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93万吨。 升级绿色产业链。建设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实现物资服务绿色采购,引领电工装备绿色生产,促进电力物资绿色物流。 优化用能方案。为工业企业用户开展综合能源服务,2020年全年累计实施综合能源服务项目10850个,累计节约电量157亿千瓦时,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生产能耗。 实现网上办电。整合各类线上服务渠道,打造“网上国网”数字平台,通过手机APP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全业务在线服务。截至2020年已注册用户1.31亿户,线上办电超1621万件,线上办电率达93.9%,减少出行能耗。 (四)加速建设充换电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国家电网全力服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创新建立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了覆盖176个城市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建成全球规模较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103.88万个,覆盖全国93%的公共充电桩,服务用户超过550万户。2018年,智慧车联网项目荣获国际爱迪生奖。 (五)建设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涵盖环境承载、资源分布、规划计划、储能服务、消纳计算等功能的新能源云平台,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决策支持、项目管理、消纳分析、运营管理、建站咨询等服务。截至2020年,接入风光新能源场站超过198万座,容量4.5亿千瓦,有力支撑新能源开发利用。 (国网四川电科院员工利用成都市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服务城市环保治理) 三、建设环境友好电网工程 (一)坚持全面环境管理,促进绿色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严格遵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 严格环评把关。出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环评报告内审机制,提高报批质量,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建设项目环评率连年保持100%。 优化环保设计。对于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坚持“避让优先”原则,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设计一体化”理念。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全线3487基杆塔开展生态环保“一塔一设计”,累计投资3.13亿元,有效保护秦岭等沿线地区生态环境。阿里联网工程创新设计143基羊角塔和7座藏式风格变电站,实现了高原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与电网工程完美融合。 倡导绿色施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扰动,利用索道运输材料机具,采用无人机展放导线,减少生态环境影响。藏中联网工程架设近千条索道,总长1200公里,避免新开运输道路对植被的破坏。青藏联网工程在藏羚羊的繁殖期停工撤场,为4000只藏羚羊让出迁徙通道。 强化现场监督。印发《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现场管理与施工手册》,推行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强化施工期环保、水保监督。 规范自主验收。制定电网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办法,规范工作流程,细化验收内容,明确验收标准,严格调查报告技术审评和现场检查,高质量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荣获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生态保护”奖;三峡—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获评第二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被评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川藏联网等工程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5项工程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数十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国家电网不断加大投入,在变电站噪声治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处置、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变电站噪声治理专项行动。历时4年,累计投入3.49亿元,全面完成242座变电站噪声治理任务,切实解决变电站噪声扰民问题。 主动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投入1.7亿元,完成全部42处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封存点、3082吨含多氯联苯废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置,彻底消除历史遗留的环境隐患。 加强电网废弃物管理。规范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废绝缘子、废水泥杆等电网废弃物的收集、暂存和处置,组织研发铅蓄电池和矿物油智能暂存舱,借助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宽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渠道。 (三)坚持和谐共生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家电网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执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累计开展大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20余项,涉及鸟类保护、荒漠化治理以及山地、林区、湿地、岛屿、水域等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在青海,为三江源鸟类搭建“生命鸟巢”,六年来累计安装人工鸟窝4220个,招鹰架16只,成功引鸟筑巢2000余窝。在宁夏,联合当地群众在途径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输电线路沿线布设草方格沙障,并栽植黄柳、白柠条苗,探索出固沙、护塔、促生态、利民生的新模式。在天津,联合当地湿地保护中心、林业局等部门和单位成立“绿色生命线路”联盟,开展候鸟迁徙保护,多次救助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国家电网青海公司搭建的人工鸟巢内,不少鸟类筑巢安家) 四、健全电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一)打造全面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 国家电网致力打造“严守法律、体系完善、管理高效、绿色引领”的一流环境管理,持续推动环境保护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控和全员参与。 建立健全了由公司总部、省级公司、地市级公司构成的三级组织体系,构建了环保技术监督、项目环保管理两大支撑体系。 发布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系统梳理电网企业4大类4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依法合规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压紧压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二)建立制度标准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国家电网建立了由基本管理制度、专项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组成,覆盖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设备采购、运维检修、技术改造、退役报废、循环利用等全流程的制度标准体系,颁布制度规范26项、技术标准13项,使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坚持科技创新,强化技术保障 国家电网积极开展电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科研工作,在电磁环境与噪声理论、检测评估及控制、废弃物处置与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研究,拥有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公司级实验室。“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环境保护科研资金4.3亿元,开展75项科学研究。截至2020年,累计申请生态环境领域发明专利203项,实用新型专利341项;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4项,其他省部级奖励37项。 (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宣传煤改电政策) 五、持续开展环境保护社会公益活动 国家电网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之一,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开展阳光扶贫,大力推动公益项目,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勇担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开展资金、人才帮扶,扎实做好电力援疆、援藏、援青工作。实施阳光扶贫行动,出资7亿元向定点扶贫县(区)捐建254座光伏扶贫电站,让贫困群众36万人获得了长期、稳定的“阳光存折”;投资41.28亿元完成光伏扶贫接网及服务的配套电网建设,接入光伏扶贫电站容量2268万千瓦,惠及贫困户305万户。 (二)心系社会公益,奉献美丽中国 坚持集团化运作,设立公益基金,实施重庆长江绿化、玉树隆宝自然保护区环保、“三江源”环保行动、天津生态城环保、“绿色生命线”等多个公益项目,累计捐赠1749万元。国家电网4800余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多次荣获“中央企业志愿服务品牌”。 (三)普及环保知识,回应群众关切 经世界卫生组织(WHO)授权,翻译出版《制定以健康为基础的电磁场标准的框架》《WHO“国际电磁场计划”的评估结论与建议》《环境健康准则:极低频场》等官方文件;与生态环境部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编写出版《输变电设施的电场、磁场及其环境影响》《电网环保ABC》《输变电环保典型问题沟通手册》等科普书籍;配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科普节目;建设电磁环境科普网站和微信平台,每年联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流媒体、公益机构等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宣传,传播生态文明和电网环境保护知识,为公众答疑解惑。 (四)服务“一带一路”,展现中国企业形象 国家电网在超过1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海外业务,在9个国家(地区)运营12项骨干能源网,建成和运行10条跨国输电线路。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地区)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承建的巴西美丽山±800千伏送出二期特高压直流工程涉及20多个自然保护区、863条河流。国家电网投资建立“植物拯救中心”,救助濒危植物60种,恢复植被1100公顷。该工程被授予巴西社会环境管理最佳实践奖,彰显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国家电网先后获得“中国绿色环保企业奖”“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关注气候·生态文明先锋企业”“中国绿色公司星级标杆企业”“中华慈善奖”等多项殊荣;连续16年获得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三,连续5年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前列。 END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