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中的独特作用时间:2021-06-14 ■刘 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矛盾,确保生态安全,凸显了生态文明在“五位一体”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塑造依靠创新驱动、发挥绿色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必须依靠法治和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好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必须要直面制度不严格、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的现实问题。以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需要从单向推动转向整体推进,破除部门利益藩篱的束缚;从强调部门分工转向部门协同,建立权力协同的监管体制;实现从对抗式执法转向多元主体参与,完善社会动员机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引领,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人民教育和社会道德体系,纳入人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坚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自信,实现生产发展新格局、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地区环境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石。生态文明建设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体现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重视,表明我们党超越了西方生态主义理论,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就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通过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平衡人类社会的需求,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亲近自然、注重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等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纵观全球,可以发现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率越高的国家,国民的人均寿命越长。而且,绿色生活方式不等于降低生活水平。有些人认为,主张节约的绿色生活,不符合现代化生活的标准。他们所理解的现代化生活,无非就是某些人过度宣扬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至上的生活,他们不仅没有看到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从“大生产、大消费、大遗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到以“可再生、可循环、可持续”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更没有考虑到环境严重污染和能源短缺的现状已不足以支撑我国走传统工业化、现代化之路的现实。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永续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活方式是既提高生活水平,又保护自然环境、能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