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修复 >> 山西太原:历史名城在生态修复中延续文脉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山西太原:历史名城在生态修复中延续文脉

时间:2021-06-13     【转载】   阅读

山西太原修复东西两山生态,延续文脉。 李新锁 摄

中新网太原6月11日电 (记者 李新锁)从私挖滥采、工业固废遍布的生态脆弱区,到满目珠翠、景区密集的网红打卡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原在生态修复中延续城市文脉。

11日,一场夏雨过后,地处太原西山的天龙山旅游公路沿线草木旺盛。山谷丘壑中,盘旋而上的高架桥直通天龙山景区。山下不远处,即是晋祠、太原古县城等人文景区。曾经,太原东、西两山遍布采矿、采石企业。在“靠山吃山”式产业理念支配下,周边生态恶劣,甚至连流淌千年的晋祠泉水也出现断流。

“西山脚下曾分布着电厂、化工厂。一到冬季,空气中就弥漫着呛人的灰尘颗粒,沿途街道尘土飞扬是家常便饭。”家住太原西山脚下的王岩说,当时,西山一带山体破碎,采矿、采石普遍,一些山沟成为工业固废排放场。

1994年,发源于西山的晋祠泉水彻底断流,景区一度采用人工抽水救急。曾经“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生态屏障陷入困境。

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和环保升级的推动下,太原加速布局新兴产业、修复生态环境、延续历史文脉。

“2018年,我们启动天龙山生态修复,在采石破坏的山体斜坡上恢复植被。”太原康培集团办公室主任毛书贤介绍,现在,游客上山步步有景、处处有绿。

从2009年开始,太原鼓励社会资本认养治理荒山,建成近30处城郊森林公园。同时借助200余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串联起沿途9个景区、10处文保单位、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

在当地官方眼中,这条旅游公路兼具融合生态、承载历史、传承文化之效。

今年春节,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第八窟佛首回归后亮相央视春晚,一时引起热议。“清明节后,天龙山对外开放,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副馆长崔晓东说,经过生态治理,天龙山公路沿线交通便捷、生态优良,曾经藏在深山的石窟已成网红打卡地。

此外,作为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的一部分,天龙山公路串联起蒙山大佛、太山龙泉寺、晋祠、天龙山石窟等诸多景区,城市文脉清晰可辨。(完)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