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头条 >> 海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海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时间:2021-06-01     【转载】   阅读

2396块,面积突破7万余空立方米!

  

这是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人工鱼礁最新统计总数。人工鱼礁能有效改善区域海底底质环境,不断为海洋生物建起“新家”。

  

水下建“蓝色粮仓”的故事,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之路的生动注脚。

  

这一年来,海南牢记“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一起作为自贸港建设三大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望高远 扛使命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自贸港

  

5月21日,一场特殊的会议在海口举行,会场上没有绕弯子,不讲客套话。

  

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向20个市县区(含三沙、洋浦)正式移交相应的问题清单及案件线索,共计10类408个突出问题。这标志着百日大督察实地督察工作告一段落,将转入推动整改阶段。

  

10个月前,一场覆盖全省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体检”拉开帷幕——去年7月,我省启动百日大督察,派出10个专项督察组进驻各市县(含三沙、洋浦),开展为期6个月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督察。

  

为何生态环境对海南如此重要?答案清晰而深刻: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自贸港。

  

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到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各级干部必须了然于胸的“国之大者”。

  

保护生态环境,海南擎起大旗,争当表率。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我省持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

  

目标明确,举措随之落地。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的33项重点制度成果已正式出台30项,剩余3项已形成初步成果,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履行程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第一批9项制度创新改革举措,已纳入国家层级推广清单。《方案》提出的2020年19项指标目标,均已完成。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91.3%。

  

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务实有力——海南“三线一单”成果通过审核;推动湾长制全面落地,部署林长制工作;4个地级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农村“气代柴薪”等等一系列工作持续推进。

  

整改风暴持续开展,动真碰硬——其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专项整改共8个问题45项任务,截至目前,已达整改期限的25项整改任务均按时完成,完成率100%。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按时完成率分别为98.1%、97.8%。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完成率98.3%,信访交办件全部办结。

  

迈新步 作示范
以标志性项目打造海南生态新优势
  

当前,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等标志性工程落地,成为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制度集成创新、引领绿色投资消费的重要载体。

  

省长冯飞指出,要以标志性项目为牵引,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树立一流目标,加强系统集成推进,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划定国家公园区域、建设国家公园展览馆、调查生态物种资源、制定管理条例、实施生态搬迁……覆盖4400余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持续迈出建设新步伐。

  

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海南也催生出新的绿色发展机遇。

  

清洁能源岛建设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为我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打开新的大门——2020年,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2万辆,占比达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个百分点;车桩比2.4:1,好于全国水平20%。截至2020年底,我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7%。

  

全面“禁塑”,为替代品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去年12月1日起,“禁塑”正式实施。在推动省内生产企业形成替代品产能方面,根据最新统计,全省建成11家替代品生产企业,已形成膜袋3.94万吨/年、餐饮具1.51万吨/年、改性料4万吨/年的替代品生产能力,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形成。

  

在海南,建造房子也正向“绿色”转变:装配式建筑是将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成型,施工时再现场“拼装”。这既能提高施工效率,又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减少扬尘污染。截至2020年底,我省全年经过评审确定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项目面积已达1100万平方米,分别是2019年的2.5倍、2018年的13.3倍。目前,全省已有14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厂家投产。

  

算大账 利发展
共建共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绝了!”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游玩一圈后,外地游客吴佳感慨不虚此行。但是很少有游客知道,地处海南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曾是昌江最偏远贫穷之地,“点绿成金”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作为全国第二批、我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王下乡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成功“逆袭”蜕变,守住青山,换来“金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福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去年12月28日,海南生活垃圾迎来“全焚烧”时代——海南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期项目、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琼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同时点火运营。至此,海南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1575吨/日,处理能力首次超过全省生活垃圾产生量。

  

生活垃圾“填埋式”处理成为过去式,垃圾围城的情况将逐步远离百姓生活。目前,海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能将全省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全部无害化处理,还能逐步处理超库容垃圾填埋场的存量垃圾。

  

实践与改变,让绿色汇聚成最动人的色彩。河水变清了,“秃头”矿山复绿了,家门口的休闲绿地变多了,生物多样性“名单”上的新物种增加了……不断增加的生态产品供给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带给百姓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渗透在我省共建共享的方方面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一开始就贯穿生态文明的理念。

  

当前,我省符合绿色低碳环保要求的十二个重点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020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19.1:60.4。服务业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5.8%。旅游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千亿目标。

  

青山着意化为桥。海南积极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把一个山青水绿、天蓝海碧的自由贸易港传给子孙后代。


来源:海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