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绿水青山”打造旅游新名片

2021-08-20

 8月的台江县天空湛蓝如洗,山明水秀,满目苍翠,处处生机勃勃,灿烂的阳光洒满花间绿丛。

  近年来,台江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稻田综合种养等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了,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了,群众致富的路更宽了。

  作为苗族聚居的县域,台江人民依山傍水而居,台江也因河而美,因河而盛。

  如今,在这里沿河流域水车悠悠,铁桥横卧,游船纵行,景随步移,四季异趣,游人漫步其间,感受绿水、青山与民居相互交织的美丽风光,领略多元文化交融的人文底蕴——台江,已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巴拉河沿岸金黄稻穗美如画。

  留住乡愁的生态之美

  池中的荷花、路边的马尾草、岸边的野芦苇、初显金黄的稻穗……多彩斑斓的物种随风摇曳,竞相争艳,柔美灵动,如同童话故事中的浪漫花园。见花停步,花香入怀,不少游客在花海中流连忘返、拍照“打卡”。

  “比较令我意外的是,这里人文景观保留得十分完整,民居吊脚楼、民俗活动、民族服饰等都传承了下来,不仅赏心悦目,而且都还有一段段浪漫故事等人述说。”来自毕节的游客刘女士在长滩村巴拉河观景台上与弟弟合影留念,“本来我们只是去镇远旅行途经台江,但看到眼前的美景,我们决定返程时再来台江多玩两天。”

  如今,台江沿江沿河景区不断蕴深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按照“点带面、大色块、连成片”的理念,对沿线景区和特色村寨进行了全面提升。打造了岩寨水库库区生态旅游、老屯长滩特色苗俗文化体验、施洞偏寨红色村庄、施洞小城镇旅游等多处依托山水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正在成为台江“网红打卡地”。

  “我们将制定台江县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各类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持续将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将治理重点从干流向支流延伸,推动清水江台江段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台江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独木龙舟龙头下水前准备活动

  保住乡音的游玩之畅

  行走在清水江岸边,时常会听见“咚咚咚”又一阵“咚咚咚”的打鼓声,有的高亢清脆,有的低沉浑厚,走近一看,原来是有游客在体验独木龙舟划船比赛,场面令观者震撼不已。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们不仅有空练习划龙舟,还能从村里每天分到100多块钱,感觉自己都享受了国家运动员的待遇。明年龙舟节,我们村打算到施秉参加比赛,相信今年的努力,明年一定能拿个好名次!”长滩村龙舟队的杨胜奎高兴地说。随着独木龙舟、舞龙嘘花等多样化运动赛事的兴起,群众想代表村里队伍到周边县(市)参加比赛的愿望越来越高,同时游客对观赏少数民族竞技体育赛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海纳百川的旅游市场,正在对特色苗族文化活动招手示爱。

清晨巴拉河畔长滩村荷塘

  守住生态的发展之姿

  近年来,台江县在中央、省、州政策的支持下,持续开展生态修复,扩大生态空间,全面贯彻落实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等生态工程。

  该县森林覆盖率在逐年提高。“台江县公益林面积达54.2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3%,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69.3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以上,气候相当宜人,空气相当宜居。”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台江分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我们践行大生态战略行动结出的硕果。”

  与此同时,台江县还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以县、乡、村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形成了党政牵头、部门联动、乡村发力、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治水责任链,形成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的生动护河局面,为全面促进台江沿江沿河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蕴深了绿色发展底色。(刘开义)

  

[责任编辑: 邓娴]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新闻焦点
  • 热点视频
  • 供应链
  • 留言爆料
  •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