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残疾人不方便出门接种新冠疫苗?青岛李沧有人开车接送

2021-08-14

「本文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记者跟访李沧区李村街道南山社区网格长李丽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经过大力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多人接种了疫苗。但由于身体状况、知识水平和生活条件所限,很多老人、残疾人和从事零散体力活的外来务工人员一直没有接种疫苗。如何劝说符合接种条件的弱势群体接种疫苗,是必须回答好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进李村街道南山社区,见证了第二网格的网格长兼党支部书记李丽是如何打通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网格员紧盯辖区老人打疫苗

李丽是李村街道南山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长兼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8月12日下午,记者跟随李丽在辖区巡查时发现,每当遇到老年人,她都会上前询问大家是否接种了疫苗,并叮嘱大家出门戴好口罩。李丽告诉记者,她的辖区主要是开放式的老式居民楼,共有210多户500多名居民。这当中有120多户是一家改制企业老职工,现在普遍年龄都是70岁左右。由于住房面积小,很多老人在儿女成家后和老伴留守,或者干脆独居。“我们给社区楼院建了微信群,但很多老年人不用微信,我们发消息告知接种疫苗的地点,他们即使想去也看不着。”李丽告诉记者,老年人不看微信,获得安全防护知识的渠道少,需要有人上门普及知识;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平时除了买菜很少外出,感染风险小,用不着接种;有些老年人觉得坐车不方便,不愿意去接种。正因为如此在全民疫苗接种过程中,要发动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接种疫苗,社区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老人不方便接种?开车接送

李丽的辖区住着一名80多岁的老汉,一直没有注射疫苗。李丽多次上前劝说,得知他心脏做过搭桥手术,有些担心。李丽为了消除老人的疑虑,专门咨询了医疗专家,确认老人符合接种条件。“李丽多次上门劝说,老人随后被李丽的诚意打动了,也相信了我们的志愿者,去接种了疫苗。”南山社区党委书记王伟告诉记者。

为了让更多老人知道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李丽和同事们在社区小广场和居民楼前打开小喇叭,循环播放要大家尽快接种疫苗;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不方便去接种,社区党委书记王伟就自己开车载着老人们去接种,再送回家中。“除了有基础病等不符合条件的,我们社区的接种率超过了90%。”王伟告诉记者,这些都要归功于李丽和同事们扎实的基础工作。

随访400多人次,居民主动报备

由于靠近青岛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加上附近有“振华路”地铁站和交通主干道重庆中路,李丽的网格内近1/3是流动人口,有些出租屋一个月内就会换两次住户。正因为如此,网格乃至整个社区的随访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每次收到公安机关推送的数据,李丽和同事们都要加班加点的打电话随访,核实对方的旅居史。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李丽和同事们已经随访了400多人次。

随着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有过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居民主动向社区报备。7月下旬,李丽辖区一名18岁的女孩主动致电社区,称自己在7月下旬独自乘飞机去过南京旅游,还没出机场就得知发生了疫情,立刻回到了青岛。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女孩足不出户,自我居家健康观察,社区也安排了核酸检测。8月上旬,女孩顺利度过了观察期。

她劝说残疾夫妇去接种疫苗

李丽负责社区低保救助工作,掌握着社区困难家庭的情况。女孩小萍的父母是残疾人,不能正常交流,之前为了让小萍享受到政府救助,李丽经过多方联系,让小萍领到了1500元困境儿童救助金。从这之后,小萍一家把李丽当成了亲人,遇到事情经常去咨询她。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小萍父母是否接种一直牵动着李丽。李丽多次上门劝说,让两人明白了疫苗接种的意义和好处,让一家人都接种了疫苗。

李丽的热情,感染了很多群众。社区居民小芮靠低保生活,平时没少受李丽照顾。疫苗接种期间,小芮看到李丽在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小芮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申请参与疫苗接种志愿服务工作,为社区做贡献。“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李丽称,在社区工作,心中要有对善良与情义的坚守。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周佳铭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新闻焦点
  • 热点视频
  • 供应链
  • 留言爆料
  •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