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调研国家重要湿地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

2021-04-25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课题调研组”专家、学者团队,应荆门市生态环境部门的邀请,首次赴湖北荆门对国家重要湿地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勘测调研。

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在漳河水源地上游河段实地勘测调研

中国科学院“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课题调研组”专家、学者团队,是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叙勇、副研究员赵洪涛带队组成。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团队一行5人千里迢迢赶到荆门,在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的引导下,顾不上长途旅行的疲劳,又沿着漳河流域、钱河流域,往返行程近200公里,对漳河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勘测调研。

漳河流域上游河段水质清澈

国家重要湿地漳河绿色岛屿环环相连

漳河是全国八大水库之一,其水域面积达105.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约为21亿立方米,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地。如今漳河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湖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本世纪以来,漳河加强了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善了水质环境,漳河水源地水质已由国家二类标准上长升为一类标准。为了确保漳河水源地水质稳定在国家一类标准,进一步加强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根据荆门提供的有关情况,制定出了《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勘测调查研究方案》。

当天,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团队来到东宝区马河镇易畈村,对漳河水源地上游的沙滩河段实地勘测调研时,还专门听取了马河镇人大主席吴涛介绍,马河镇为了加强漳河水源地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去年秋冬季在漳河流域沙滩河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白色”污染治理工作,建立起了漳河流域“白色垃圾”及时发现,及时打捞的长效保洁机制,确保漳河水资源干净卫生。

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参观漳河中华秋沙鸭保护成果

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参观漳河桃花水母保护成果

随后,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团队又从东宝区马河镇横渡漳河,来到漳河上游水库最大的人居半岛——当阳市淯溪镇月潭河社区,实地察看了岛上人居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还走访了漳河中华秋沙鸭保护基地陈院工作站,参观了漳河生物多样性“桃花水母”和“中华秋沙鸭”保护成果,并对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长年义务在漳河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当他们得知漳河上游水库,是生息繁衍5亿年的“水生生物活化石”索氏桃花水母和“水上飞羽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栖息地核心区时,专家们一致认为,漳河桃花水母和中华秋沙鸭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也是漳河水源地良好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指标。

在中国科学院专家、学者团队调研漳河流域生态环境行程中,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永志、漳河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程大银、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攀等也随行调研。

漳河生息繁衍5亿年的“水生生物活化石”索氏桃花水母

迁徙漳河栖息的“水上飞羽大熊猫”中华秋沙鸭

漳河水库观音寺大坝

中国科学院“漳河水源地生态环境课题调研组”专家、学者团队,通过近3天的实地勘测、调查记录、走访座谈,对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深刻的印象和认识。据中国科学院专家介绍,从目前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调研情况来看,漳河流域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水资源优良,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专家们还表示,“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课题调研组”回到北京后,将会及时把这次赴漳河实地勘测调研成果形成书面报告,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为当地政府保护漳河水资源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812938456@qq.com。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新闻焦点
  • 热点视频
  • 供应链
  • 留言爆料
  •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