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讯
更多
  • 曾伯怡督导曾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问题整

    新冷水江3月8日讯(郭渺洋)7日,冷水江市委书记曾伯怡带队来到中连乡,督导曾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生态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曾

  • 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3月份企业服务日活动

    3月7日,市生态环境局以召开座谈会形式,组织开展3月份企业服务日活动,倾听企业呼声、解决企业问题,助推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办公室、宣教科及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参加会

  •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仁昕赴支队调

    3月8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仁昕赴支队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副局长方军,驻市监测中心及局办公室负责人陪同调研,支队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

生态文化
  • 生态智库:协同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虽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生态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对黄河流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区域合作仍停留在协议层面,缺乏约束性强并行之有效的硬举措。产业发展更是各自为政,竞争大于协同,没能形成紧密衔接的发展链条。黄河流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雾霾天气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2018年黄河流域Ⅰ—Ⅲ类水质监测断面所占比例,比长江流域低21.1个百分点,比珠江流域低18.4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近60%,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严重超过国际公认的利用率一般不

  • 生态智库: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哲学意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业绿色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模式引领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树立人、自然与社会协同发展理念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模式立足于经济社

  • 展开诗意和谐的生态画卷

       罗张琴散文集《鄱湖生灵》(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鄱阳湖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细节描绘,绘制出一个理想、诗意的生态栖居地,传递出对万物和谐相处的渴望。  作者深扎湖区,近距离观测候鸟、天鹅等鸟类和珍稀动物行迹,寻访湖区志愿者,捕捉鄱阳湖生灵的立体与丰盈,以细腻的笔触书写鄱阳湖的生态和风情。作者对白鹤、天鹅、坞源早等具有特殊习性、诗意象征和环保意义的动植物进行深情描绘,同时刻画了可敬可爱的巡林员、护豚志愿者、河长等基层工作者形象。  书中描述的鄱阳湖的16种动植物,对

  • 草原散发文化清香

    2020年8月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了《内蒙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文化力量 草原散发文化清香》文章从草原文艺轻骑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来展现内蒙古草原上的文化及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一起来看大草原是怎样在越来越浓的文化气息里变得越来越美吧!夏日夜晚,鄂尔多斯草原热闹非凡,蒙古族舞蹈欢快灵动,呼麦长调醇厚悠扬,马头琴表演似万马奔腾直冲云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为数百名当地农牧民与游客带来一场艺术盛宴。“怎么看都看不够,盼着他们下次再

  • 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

    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发布了《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HJ 511-2009)确立了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1 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针对环境信息标准化现状及需求分析结果,为了使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符合环境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环境信息化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国内外信息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的总体需求,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运用标准化原理,按照适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兼容性以及开放性(亦称为前瞻性或可扩展性)等原则,确立了环境信息化

  • 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培训会顺利召开

    2016年10月14日,环保部办公厅在部二楼多功能会议室组织召开环境信息资源中心操作指南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办公厅、规财司、监测司、水司、生态司、核一司、环监局、应急中心、卫星中心、华北环保督查中心等环保部相关机关和直属单位近50人。培训会由信息中心技术室朱琦主任主持,办公厅信息办詹志明调研员参会并讲话。信息中心王利强就环境信息资源中心的平台功能、访问方式、数据服务、问题反馈、数据获取权限等进行了介绍,曾剑峰就系统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演示和答疑。参会人员通过培训对资源信息资源中心平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环境信息资源中心第二次培训会顺利召开

    2016年11月23日,环保部信息中心在部二楼多功能会议室组织召开第二次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办公厅、宣教司、监测司、环评司、水司、大气司、生态司、核一司、核二司、核三司、政法司、部直属机关党委、环监局、政研中心、评估中心、应急中心、卫星中心、东北环保督查中心等部机关、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近70人。培训会由信息中心技术室张波副主任主持,朱琦主任参会并简要介绍了资源中心相关背景及工作。信息中心王利强就环境信息资源中心的整体框架、访问方式、数据服务、数据获取权限等进行了介绍,陈奕汀对系统

  • 福建:深度融合 高度共享 构建生态环境智能监管体系

     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时提出“生态省”建设和“数字福建”建设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2014年福建省被确立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福建省环保厅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生态环境主题,聚焦群众关

  • 青海:“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系统

    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及成果展览会,于2018年4月22日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馆。   首次举办的这一展览会涵盖数字福建、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体验等4个展馆,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293个参展单位携最新数字经济最新成果亮相。   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峰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峰会开幕

  • 内蒙古: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和各应用系统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提出的:“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总体目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发展,“守住发展底线、守住生态底线、守住民生底线”。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在借鉴和学习其他省区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历年建设成果,确立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服务汇聚”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指导思想,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建设原则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平台

    (一)基本情况  1. 成果概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搭建成依托于175万亿次/秒运算速度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空气质量多数值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形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包含常规六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未来七天空气质量形势业务预报能力,并具备污染物来源追因、监测数据准实时同化、污染源应急减排情景模拟等功能,是目前国内空气质量预报领域最全面、最综合的预报业务系统。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代表城市级别预报准

  • 评估中心: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一、基本情况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许可平台)是我国在环保领域首个实现"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审核、互联网公开",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联动",统一部署的云服务平台”。平台实现全国排污许可证在同一平台申请、核发、监管和信息公开,形成从排污许可、监测、监管到许可符合性评价的闭环管理,创新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模式,提高环境管理效能,为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提供信息化基础。  二、平台建设情况  (一)平台组成  许可平台由“一库四系统”即排污许可申请核发系统、排

  • 福建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 一平台一中心三大体系助力全省环境监管形成一盘棋

    中国环境报记者魏然10月7日下午3时,福建“生态云”平台上,连续多个时段大气环境异常数据引起环保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生态云平台模拟计算,多部门即刻开展联合会商研判。“受东北风影响,外来污染输入叠加本地污染排放,预计10月8日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市可能会出现臭氧轻微超标。”福建省环保厅大气处马上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指挥指导相关地市开展本地污染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10月8日19时,4个沿海地市的臭氧轻微污染成功消除。福建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生态云平台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视频会见国际能源署署长

    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视频会见国际能源署署长法蒂·比罗尔。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合作交流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3%,均提前完成此前承诺的2020年目标。今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 新使命 再出发——2018年水利改革发展实践掠影

    时至岁尾, 一部讲述改革开放40年故事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在热播。江河不息,见证伟大变革。而标刻着时代印记的河流本身,以及她的治理者、守望者,也在历经演变与发展之后,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口—— 时代的呼声:认知深化定基调改革开放走过40年,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时代治水必须解放思想,紧紧围绕“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个核心,深刻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个总基调。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晴雨表”的城陵矶水

  • 河湖长制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抓手

    我国河湖问题突出,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中之重。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解决河湖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取得实效的必然选择。ﻪﻩ河湖长制破解了水利行业强监管的瓶颈约束 长期以来,责任主体不清和权力责任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水利行业监管实施。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河湖长制有效破解了河湖乃至水利行业监管的两大瓶颈约束。 一方面,破解了责任主体模糊不清的难题 水资源管理涉及水利、环保、自然资源、住建等不同部门,河湖水域岸

  • 河湖管理“智慧大脑”亮相西安

    当前河湖长制已在我国落地生根。如何促使其显现真正威力?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效率、拓展言路成为利器。    7月13日,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广研讨会在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治水技术专家和河长办人员参加了研讨交流。西安市打造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智慧大脑”,有力助推河湖长制在当地的全面落实,形成“西安经验”。 一个平台   多个入口   全民参与 西安市灞桥区居民李先生在散步时发现河面有漂浮物,立刻打开“西安河长”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举报”,利用电子地图精准定位,并上传照片及语音,反映问题

  • 鄂竟平:把握“实用”“安全”两个要点 加快补齐水利网信短板

    4月24日,鄂竟平部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部网信办关于水利网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水利网信工作。副部长叶建春出席会议并讲话。鄂竟平指出 去年全国水利网信工作会议以来,在部网信办和各有关司局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安全实用”总要求,水利网信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当前,水利系统网信短板明显,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必须进一步加快补齐网信短板。 鄂竟平强调 制定水利网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十分必要。下一步,完善、落实三年行动方案,做好水利网信工作,关键要把握两个要点。 一

  •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2018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座谈会前,习近平于24日下午在三峡大坝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

  • 流动的永定河回来了

    3月2日,位于山西省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开始向永定河应急补水。截至5月29日,官厅水库共收水5356万立方米,实现黄河与永定河的历史性牵手。加上上游河北友谊水库、山西册田水库来水,官厅水库共收水1.2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河道40年来首次实现不断流。北京境内永定河有水河段达118公里,占北京段总长的70%。  跃过青翠的燕山,穿过八达岭隧道,一派湖光山色映入眼帘,官厅水库波光粼粼,一望无际。拦河坝下的输水泄洪洞却完全另一幅景象:从水库奔涌而来的湍急水流,轰然而下,惊涛怒吼,声如雷鸣,让人感受到“黄河

  • 什么是“河长制”?河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河长制”?    在全国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是制度层面水文化的伟大创新,也是新时代水利事业的伟大创举,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水文化的内涵。    河长制,即由我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河长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

  • 拟自然,为什么更亲近自然?

    河道整治,是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主要内容。由于现有国家标准规范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仍存在差距,相关生态保护修复标准缺乏,一些河道整治试点项目仍沿用传统治理思路,河道白化、硬化、渠化等现象时有发生,亟待转变治理思路。我们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几十年前也曾遇到过。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当时提出并且实践了一种理念,叫作拟自然。二十世纪初,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家正是在拟自然理念指导下,经历了将硬化河道改为拟自然河流的过程,实现了河道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共有7页首页上一页34567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