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你们悉心守护母亲河!鱼翔浅底白鹭飞 小锦跟随基层河长巡查南河时间:2021-09-18 “长江上游有锦江,美丽南河草堂香,处处胜景往返连,白鹭钓翁时时转!”雨后的成都南河,草木葱茏、清风萦绕,基层河长、草堂街道琴台路社区书记王煜淳心情不错,哼着自己创作的一首描述南河风情的小诗,今天,他和《成都日报》记者以及几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对南河进行了一次巡查。 像这样的巡查王煜淳已不知走了多少次,正是他与同事们的坚持,让这条成都的母亲河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现在的南河不仅清澈见底,河边还不时可见白鹭从水上飞过。 既是河长又当“口长” 每天再晚都要巡河,26个排口挨个看一遍才放心 从送仙桥出发,沿着河边的小路一路巡视,王煜淳不时为我们讲述河道两边的景致和变化。他衣着简朴、办事干练,颇有才情的他对南河两岸的的历史掌故十分熟悉,一路巡河一路介绍,记者也像听了一回关于母亲河的故事汇,增长了不少知识。 “我基本每天都要巡河,社区工作每天忙得再晚,下班后都要去自己负责的河段看一看,不然硬是感觉觉都睡不好,不放心。”王煜淳负责辖区的南河段,从送仙桥、望仙桥到百花大桥段,都是他的“地盘”,河道水域面积较大,责任也就更大了。 一路巡河,走走停停。记者是外行,只能看个热闹,而这一路,王煜淳却连眼睛都不多眨,河水是否有异味、河水颜色是否正常、水势是否上涨、河道有没有垃圾……这些都是他巡时的关注点。长期的巡河,让他变得火眼金睛,嗅觉异常敏锐,“成都今年的雨季还没结束,我们巡河会更关注水势上涨情况,目前来看,一切都很正常。” 走到锦绣工坊对岸时,王煜淳指着对面一处排水口给记者看:“前几天那个排口就有异常,排出的水颜色不对,我们上报之后发现他们内部的排污管网在整修,现在已经恢复好了。” 王煜淳负责的河道有26个排口,每个排口排出的水是否清澈,是否存在黑臭水体情况,是否有异味,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排口主要是看有没企业或者居民乱排污水,这至关重要,关系到河水是否干净清澈。”王煜淳说。 “王哥现在是‘口长’了,每天都要带我们挨个看一遍才放心。”同行的大学生志愿者蔡雨告诉记者一个“新名词”——口长?这可让记者纳了闷。原来,今年5月份开始,青羊区实行了下河排水口“口长”负责制,专门负责巡查排口并形成记录,对水质不达标的排口锁定污染源,围绕小区、市政主管网、道路管网、清淤疏浚等制定并实施综合整治方案,实现“关注所有排口,不让一滴污水入河”的目标。 河边偶遇钓鱼人 “水里鱼变多了,河边的白鹭也多起来了” 行至望仙桥河边,记者被矗立岸边的三根石柱吸引,它们看上去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造型也颇为奇特,两根石柱柱头呈蘑菇状,上面依稀有些文字,因为风化已不完整,难以辨认。 “这是北斗七星柱,从河底捞上来 。”王煜淳笑着为记者“科普”,“据附近的老居民说,这三根石柱不仅是清朝旧物,而且还是当年青羊宫门首,北斗七星柱的遗物。20世纪90年代府南河改造的时候,施工方把河底捞上来的三根石柱立在现在这个位置。石柱上刻的文字是道家经典,由于不是交通要道,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个事情。” 望仙桥地处南河与清水河汇流之地。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平稳、柔滑绚丽,如柔情万般的少女,景色非常动人。河畔植被茂密,和附近的石桥、七星柱、八角亭相互映衬,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河水中,与蓝天白云、晚霞的倒影交织,构成一幅宁静雅致、风雅秀美的画卷。 美丽祥和的景致中,不少市民在河岸边悠然垂钓,享受难得休憩时光。“老王又来巡河了啊。”行走间,在岸边钓鱼的刘智主动跟王煜淳打招呼。 刘智在成都住了40多年,退休之后,他的一大爱好就是钓鱼。最近几年,在非禁渔期,刘大爷常和朋友一起到望仙桥附近河段钓鱼,经常一钓就是一下午。“这两年,南河变得更美了,水里鱼变多了,河边的白鹭也多起来了。”刘大爷告诉记者。 王煜淳说,现在,他负责的河段整体情况都比较好,基本杜绝了乱排乱倒的现象,河水变得清澈干净了很多。“每天都有白鹭飞舞嬉戏,在河道两岸垂钓或是休闲散步的人也很多,这充分证明了我们河道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过,他也表示,每年三月到六月底的禁渔期,和志愿者一起劝导“违钓”就成为另一项重要工作。“还好,为了我们的城市环境更美好,大家都能理解。” 鱼儿、鸟儿、人儿都是受益者 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 “今天还好,不热。那几天太阳大的时候,顶到晒,没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闲谈中,一艘蓝色橡皮艇向我们驶来,艇中人一面跟老王打招呼,一面拖一根长杆打捞河里的杂草、枯树枝等漂浮物。 “这是河管办的林玉米。”老王跟记者介绍。跟老林聊过之后记者了解到,上午8点到12点,下午两点到4点,他们会分组到河上巡视,对河面漂浮物进行地毯式、不间断的清理,重点对河面的枯草、树枝、白色垃圾等漂浮物进行打捞。船上的垃圾在装满后就运到岸上,再由垃圾运输车运走。“下游拦河坝那里有个排口可能有点问题,等下你们过去看一下。”简单交换几句“情报”,老王带领记者一行继续向前行。 快到百花潭公园时,桥下河道边的一些垃圾引起了王煜淳的注意。他和蔡雨一起顺着河堤下到河道边察看一番,拿出手机登录“成都河长”App,将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等整改完毕后,我们会再回来做一次记录,让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有迹可循。” “再往前就是今年刚打造好的寻香道,你看从百花潭公园、望仙桥一直到送仙桥,路两边的全部栽了梅花,正好印证了当年宋朝诗人陆游的那首《梅花绝句》。”百花潭公园旁,王煜淳指着河畔的一个牌子告诉记者,从这里沿河而上,就是“八街九坊十景”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寻香道。 记者注意到,原本临街的旧建筑被重新打造,提档升级,如今焕然一新,白墙红瓦,古色古香。散花楼旁,“彩虹吧”完成改造,内部植入了各种文化消费新业态,隔壁就是寻香道的游客中心。沿河继续走,宛若步入了一座的精致花园。 “现在整个南河的景色非常漂亮了,河水清亮、岸边景色优美如画。”王煜淳告诉记者,巡河这些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越来越好,水质越来越好,水里的鱼儿、水边的鸟儿、岸上的人儿都是受益者,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 【采访手记】 一座有灵气的城市,必然离不开水的滋养。作为锦江的重要支流,南河可以说是成都的母亲河。 从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到高骈改府河变“两江并流”为“两江抱城”,再到治理锦江水生态,建设锦江绿道,成都人的衣食住行从来都离不开锦江,离不开南河。 它让成都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从容,也给了成都人“濯锦江边两岸花”、“二十里路香不断”的神仙日子。 2300多年来,它静静穿城而过,成都的四季在河水中悄然流转,眼角眉梢都被滋养出了一股子温柔敦厚、淡然包容的气韵。 悠悠水色中,市井里弄的人间烟火与现代商业文明在融合中恣意生长,成都人的理想生活因此得以安放。 河边喝茶、垂钓、散步,它是藏在成都市中心的桃花源。不管是千年以前,还是千年以后,它承载着成都人诗意的栖居。 如今的它,河畅、水清、岸洁、景美,美丽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劳动、默默付出。谢谢你们,悉心守护母亲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自强 摄影 张青青 编辑 田莉 校对 李旻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