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吉林省生态保护成果如何?这场发布会里有答案时间:2021-06-22 6月21日上午,省委召开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筑牢生态屏障 践行绿色发展"专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进行主旨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着力从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运行管护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入手,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督导通报、强化举措等方式,两项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50个市县90%以上行政村建立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截至2020年底,建成128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达63亿元,建设配套管网1121公里,总计日处理污水40万吨。 生态是最大的财富,绿水青山黑土地是我省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我省构建起"两屏两廊"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打造"大美吉林"魅力空间,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以东部水源涵养功能区,中东部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中部水土保持功能区,西部防风固沙功能区为主体,划定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积极谋划推动长白山、辽河、查干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国家15项绩效指标;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开启了我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矿山修复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全方位全领域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效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着力构建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8%,PM2.5浓度降至31微克,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3%,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状况稳定向好。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造林绿化945万亩,森林抚育183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66.7万亩,草原修复350万亩,修复退化湿地67.5万亩、完成退耕还湿6.3万亩,建设水源涵养林12.94万亩;全面落实天保二期和天然林停发政策,全省9400多万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成效初显,初步实现保生态、保民生改革目标;编制完成全省保护地调整预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取得新进展;林业产业转型进度加快,特色产业规模逐年增大,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取得新成果;截至2020年,全省实现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在全国继续保持标杆地位;野生东北虎、豹由2014年27只、42只,分别增长到现在的37只、48只,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陈沫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