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传承生态智慧 守住绿水青山 —— 我州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时间:2021-06-20 今年6月18日是第五个“贵州生态日”。近年来,为推动黔东南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我州坚持念好“山”字经,盘活“林”资源,生动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67.98%,林下经济总产值达21.89亿元——这是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孕育出的财富,也是这方群众生态智慧传承留下来的宝藏。 剑河县百里阔叶林景区风光(资料图) 走进剑河县久仰镇党义村,一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它便是当地有名的“杉木王”,高33米,树干周长近5米,需要4个成人才能将它环抱住。从树下往上看,虬曲苍劲、巍峨、挺拔,千年古树正恣意向世人展示着它蓬勃的生命力。 护林员查看古大树生长情况 在剑河,几乎每个村寨都生长着这样的古树。当地人世代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古树的保护意识早已刻入当地人的基因里,代代传承。 “我们老百姓的保护意识相当高。”剑河县久仰镇摆伟村生态护林员李树森说,“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村寨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政策法规宣传、村规民约管理等措施来保护森林和古树,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作为全国生态功能区、全省重点林业县,剑河县将生态环境发展与古树名木保护相结合,由点及面、多措并举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县域内古树名木经过实地摸排、编号、定位、信息采集和入库,已全部实行挂牌保护和名录登记管理。同时,在各村寨就近聘用5000多名生态护林员,对林地和林业资源进行网格化和责任制管理。相关执法部门定期严打涉林、涉火、涉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 剑河古大树保护牌 如今,剑河县内分布着3013株古大树、64类183种国家珍稀保护树种,这些绿色“活化石”正是当地良好生态的见证。 “古树名木的保护,是剑河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举措之一,也是加强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剑河县留存的古树多且珍稀,大多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如同一座古树名木树种生物基因库。所以,我们要切实把这些资源保护好,让它们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剑河县林业局局长陶承刚说。 剑河古大树 顺着剑河县碧绿清澈的江水而下,来到清水江在贵州的最后一站——锦屏县。历史上,锦屏县的兴盛繁荣与水有关,也与木相关。 在锦屏县文斗村姜高松老人的家里,一张张泛黄的纸卷铺陈在桌上,它们是锦屏县文斗苗寨祖辈们留下来的山林契约。姜高松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古香古色的纸卷,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更是生态目的明确的环保契约,蕴藏着先辈们的生存大智慧,蕴含着文斗苗寨数百年来青山绿水、古木稠荫的秘诀。 明清时期,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文斗人全力从事人工造林,并积极投入木材贸易。在采伐和栽种的循环中,诞生了独特的生态人文,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山林契约文书。 锦屏山林契约文书 “这些文书的内容很多,比如这棵古树留下来的用途,文斗大路旁那么多古树留存的原因等等。”姜高松老人说,他记得有那么一份契约文书,内容是:我有山一块,在山下的大路边,日后恐有杂木生长,不许砍伐杂木,留与子孙世代乘凉之用。“契约是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环保。” 锦屏山林契约石刻 山林契约是当时林业生产关系的生动反映,它规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人们买卖山林田土、租佃山场栽杉造林、管理山场等社会活动无不通过签订林契等方式来实现,林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除纸张记录外,山林契约还有石刻、布匹等其他记录形式。据统计,文斗苗寨至今遗存着3万件古代文书、600多棵古树、100多块古代碑刻,它们是文斗苗寨环保历史的凭证。 农户给金秋梨套袋 (来源:杉乡锦屏) 而今,文斗人对生态保护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他们把环保理念引进课堂,请寨老为孩子们上课,请非遗传承人把环保理念编成民歌,口口传唱,世代相传。同时,村委利用社会公益性岗位成立护林队,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到古树保护行动当中。 锦屏县美景(来源:杉乡锦屏) 文斗人爱山护树的情怀,敬畏自然的绿色信仰,数百年前留存下来的“绿色银行”正惠及着他们的生活。文斗村党支部书记姜达榜告诉记者,利用这片青山绿水,文斗村已发展林下种植魔芋200亩,初步建成农家乐20户,户均收入已达5万余元。 “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黔东南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顺利实施,全州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28.49万亩,中幼林抚育89.98万亩。全州森林面积达3009.23万亩,森林蓄积量1.69亿立方米,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 END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