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长资讯 >>政府河长 >> “梅”丽龙山:这里是中国“河长”制发源地
详细内容

“梅”丽龙山:这里是中国“河长”制发源地

时间:2021-06-16     【转载】   阅读

项飞 摄

春赏梅兰,夏采杨梅;在岕里享受慢生活休闲,在森林人家感受养生体验。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是中国村级“河长制”发源地。10余年来,当地利用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养生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走美丽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完成了“全域皆风景 幸福满龙山”的美丽蜕变。“四季花常开,人在画中走”成为今日龙山的真实写照。石小刚 摄

2021年6月10日-12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长三角主流媒体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在长兴县龙山街道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20余家长三角主流媒体摄影记者,走进中国村级“河长制”源头,用镜头记录“养生福地、秀美龙山”的幸福画卷,探寻共同富裕的龙山实践。王翀 摄

“河长”清源 扮靓美丽乡村

夏日的龙山街道渚山村,自然恬静,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徽派青瓦白墙建筑淹没在绿色森林中,似一幅水墨画卷。穿村而过的车渚港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河水清澈透明,河底水草清晰可见。不时有村民在河埠头淘米洗菜,随着河道水环境大幅提升,村民们也开始恢复了用河水洗米洗菜的习惯。王蓉 摄

一清早,渚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佳和综合执法队的队员沿河道进行管护巡查,作为村内车渚港等6条河道的“河长”,王佳每天一次巡查早已成为习惯。透过波光潋艳的湖面,王佳用手机拍摄“水下森林”发到河长APP上。王佳介绍说,河道里的这片“水下森林”长达5公里,是治水“新武器”,标志着村庄水治理进入水生态修复的新阶段。通过栽种矮生苦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来净化水质,岸边种植美人蕉、碗莲等挺杆水生植物来保护美化堤岸,水上再搭配浮水植物,营造了水生态循环自净系统,大大改善了水体的生态性、景观性和安全性。龙山街道持续推进水岸同治,经过河道清淤、农村生活污水纳管等治理换来了“一泓清水入太湖”,渚山村也换了新颜,收获了“森林村庄”、市“生态村”等荣誉,还打响了杨梅采摘休闲观光旅游品牌。宗晓东 摄

然而,十多年之前的车渚港可不是现在的样子。2003年,长兴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河长制”,致力于解决河流的污染问题,营造全民治水护水良好氛围。2005年7月,“河长制”落细到村级河道,长兴县内的车渚港等3条河道,成为全国第一批推行村级河长制的河道。现在的车渚港已成为长兴“五水共治”的标杆。朱良诚 摄

村级“河长制”带来了源头活水的示范效应,龙山街道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实现辖区内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河长治水责任的全覆盖。作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力量,“河长”职责也由水域综合治理向两岸环境整治、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延伸。至今,全县489名“河长”、2000多名“民间河长”守护着547条河道,让水乡河道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象。王广祥 摄

端午节来临,6月11日上午,在车渚港的亲水文化阳台上,街道会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包粽子、做香囊、唱戏曲、舞百叶龙等特色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当地村民和游客一起尽情享受一泓清水带来的幸福甜美生活。戚颢 摄

“梅”丽经济,助力共同富裕

龙山杨梅节日前在渚山村开幕,吸引了长三角各地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乡村农家的丰收喜悦。作为长兴最老牌的农事节庆,当地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杨梅节。裘志伟 摄

渚山杨梅历史悠久,渚山村家家户户种植杨梅,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村里杨梅大户蒋建林告诉记者,他家在杨梅基地种植约有100棵杨梅树,一季杨梅收入就可达7、8万元。渚山村去年在浙江省农科院指导下试种的“暖棚”杨梅也迎来成熟季。大棚内80棵经过矮化的杨梅树,通过控温控湿、人工授粉,今年第一年挂果,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当地市场监管所还联合检测中心现场驻点抽检,至今快检杨梅150多个批次、定量检测25个批次,均未发现农药残留。王溶江 摄

据悉,早在2006年,渚山村就成立杨梅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在村内开设培训点,传授杨梅种植新技术和新理念。近年来,渚山村杨梅帮扶基地通过技术帮扶21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每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此外,村杨梅合作社还联合街道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帮扶低收入农户打开杨梅销售市场。虞岭 摄

借助“长兴鲜”区域公共品牌,“渚山杨梅”的线上线下销路不断拓宽,产品进驻村淘、阿里巴巴等电商产业平台,村里还积极开发杨梅树认购、旅游团购、超市售卖、自由采摘等销售模式,助农增收。同时对杨梅进行深加工处理,通过泡制杨梅酒、酿制杨梅烧、杨梅汁、制成杨梅蜜饯等增加附加值,一颗小红果,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渚山当地的“致富果”。种楠 摄

除了诱人的杨梅,龙山的梅兰产业也是十分抢眼。东方梅园,拥有梅花苗木培育基地3000余亩,各类优良梅花品种60余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红梅基地。在公司的引领下,长兴成为了中国的红梅集散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梅花产业,带动了广大梅农发家致富。张龙 摄

走进浙江凤羽兰博园的兰花大棚,7万余盆精品兰花芳香四溢,园里的网红主播,去年以来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的销售额就超过800万元。电商产业的发展,为传统花卉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石怡锋 摄

此外,川步村庭院经济杜鹃长廊、冠龙园林百合盆景以及苗木产业等,龙山街道已成为长兴精品花卉盆景产业的集聚带,“梅”丽经济带动乡村共同富裕。2020年,龙山街道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7760元,同比增长9%。干儒森 摄

好山好水 带来“好钱景”

沿着全长22公里龙山绿道从渚山西行,穿过杨梅林、竹海、溪涧,绿道的尽头便是岕里农家的川步村。韩传号 摄

川步村四周青山环抱、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90%以上,不仅景色优美,还是有名的“长寿村”和“世外桃源”。

2019年,龙山街道开启“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带动“全域旅游”。目前龙山街道拥有3A级景区(村庄)4个,省级森林人家2个,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养生特色小镇。阿农 摄

“森林人家”川步村成为近年来长兴生态旅游业的一匹黑马。盛夏来临,村口的龙川生态漂流成为避暑游、亲子游首选之佳地。川步村集体以涧滩水资源入股,打造生态漂流景区,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同时解决了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多人。藏在绿水青山间的尚隐川步度假庄园,是集酒店、度假、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作为隐居的第一座庄园级作品,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 此外,去年总投资5亿元的原乡·硒谷休闲养生村项目也落户龙山,经营业态包括度假酒店、休闲乡宿、创意工坊、文创中心等,打造原乡特色的乡村养生休闲度假村。刘芳辉 摄李福凯 摄

高品质的城乡环境和森林养生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投资商纷至踏来。近年来,龙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的政治优势、环境的生态优势转化项目招商优势,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服务,带动了一个个项目的落地。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成告诉记者:“目前龙山街道已成功招引浙北医疗康复中心、原乡硒谷养生村、尚隐酒店、绣云里等精品项目18个,总投资近20亿元。”作为“生态、宜业、品质、幸福”的产城融合引领区,龙山的好山好水带来的是共同富裕的“好钱景”。程昌福 摄

------------ 湖图出品 ------------

监制:吴建勋

原标题:《“梅”丽龙山!这里是中国“河长”制发源地》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河长资讯
更多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