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义务救援,“救”在你我身边时间:2021-05-26 每当灾害发生或市民急需帮忙时,无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他们总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们具有大爱之心,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充分发挥了作为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作用。他们,就是我市民间救援队可爱的队员们。 我市现有红十字、民安、慈善、千喜和先锋5支救援队,共有正式和预备队员约500人。19日,姐妹花记者来到救援队员身边,零距离体验他们充满惊险与艰辛的救援时刻。 镜头一:强身健体,就为来之能战 凌晨5时,街上的行人很少,先锋救援队的队长董陈法便驱车前往石城山。南都禅寺围墙外,他的队友夏唬、沈康伟、应伟正等准备着速降训练装备。先锋救援队有正式队员111名,队员们来自不同的镇街区,每天聚集在一起进行体能训练不现实,所以大多时候都是“各自为战”,寻找合适的训练场地,为自身健康,更为遇突发情况参与救援储备强大的体能。 从南都禅寺——第一平台——第二平台——老鼠跳——蝙蝠岭——南都禅寺,是董陈法一年爬行次数超百次的老线路,可依然走得认真仔细。附近哪里有个山凹,哪儿有块石头很特殊他都一清二楚。这条登山路线他已如履平地,记者跟在他身后气喘如牛,好不容易从南都禅寺登上了第一平台,用时36分钟,没想到他已经把老线路转了一圈。他说,这是先锋救援队员们的“看家路线”,每位队员加入该救援队之前都必须走一遍,用时不能超过60分钟,而且过段时间大伙就会再切磋一次。 清晨的石城山热闹非凡。董陈法说,这就是为什么先锋救援队把它当成“看家路线”原因,登山的人多,出险就会相应增加,该队成立1年,在石城山上就已出勤5次。如何快速找到需要救援的人,就取决于救援队员对这片山的熟悉程度和速度。有空的队员会相约一起练习速降有利于对悬崖摔落者的救援。速降用的装备都是队员们自己掏钱买的。 镜头二:接警火速出发,水下打捞2小时 7时30分,董陈法和队员完成了一次速降训练后下山回家,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裤。回到家,洗个澡吃过早餐,已经8时10分,他开始到自己经营的鞋铺忙碌开来。董陈法告诉记者,先锋救援队员年龄从20岁至60岁之间,来自各行各业,没有救援任务时,大伙都忙于自己的工作。 9时48分,董陈法接到110指令,称唐先镇和平水库有名男子在18日晚10时喝酒后便不见踪影,其衣裤脱在企业门卫处,拖鞋被人发现漂浮于水库旁。他一边将情况转发至微信出勤群中,一边立刻关闭店门直奔事发地。此时的微信出勤群内,有10多名队员回复“收到”。 10时08分,在东塔路经营鲜花店的队员应欣欣第一个赶到现场,按规定她第一时间在微信出勤群内发送了微信定位,方便队员快速准确找到事发地点,然后她又拍摄了现场照片。10:15分,其他队员陆续赶到,几位水性好的队员穿起潜水装备下水打探。 骄阳似火,可谁也没有在意。岸边队员分头行动,前前后后一共来了26名队员。大热天在水里呆30分钟是舒服的,可要呆60分钟以上,大伙手脚皮肤开始发皱,嘴唇发紫,但谁都没有放弃。经过2个多小时的水下探索,中午12时30分左右,终于在水里找到失踪人员。回天无力,家属哭声不绝,队员们默默收拾东西返回。 镜头三:锤炼技能,培训学习不可少 下午1时,买了快餐匆匆扒了几口的董陈法赶回家,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又出发前往黄棠水库。当天救援队有幸请到丽水一名潜水专家来给队员培训水上救援知识,这么好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特别是主要负责溺水救援的10多位队员更是如此。 “什么样的下水方式才能潜得更远,如何正确使用氧气罐,怎么样才能在水里又快又准地找到目标……”教练说得很仔细,救援队员也听得特别认真。队员沈康伟说,培训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救援,所以每次他都不敢马虎。基本上两三个月就会开展一次培训,有时是老队员培训新队员,有时是请外来的专家培训,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山地救援、水上救援和一些常识救援、紧急救援知识等,市红十字会也给他们培训过,的确都是日常救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许多队员都自掏腰包参与。 员,要有跟屁虫、救生衣等救生装备等。 ■记者手记 深切的感动只因那一声“谢谢” “溺水救人、捞尸体、寻找走失亲人、爬山摔伤……除了向我们求助要钱的,其他救援我们都做。”董陈法说,队员们手机一般24小时开机,微信群里一发布任务,个个都会争着去。救援队的办公室挂满了市民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都诉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的车辆都会有先锋标志,在路上看到需要帮忙的人,会主动上前询问。”队员们介绍,寻找走失的老人、小孩,是救援队最寻常的任务。接到报警,查看监控,向家属了解失踪人员基本情况,分头搜寻,需要大量的人力,一批队员搜寻回家,另一批队员火速接力。队员除峰说,有一次找一位失踪的老太太整整找了30多个小时,最后连家属都失望了,可队友们却不放弃,终于在一条水渠中找到老人,把她平安送回家中。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大多数时候,队员的心情会随救援的结果而定,成功把人救出,自然很开心。有时完成救援,有些求助者家属会问要收取多少钱,大家便淡然一笑,告之义务救援不收任何费用,而当对方紧握自己双手不停地道谢的那一刻,队员们会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做责任重大,什么叫做使命光荣。 在此,记者也由衷地想向这些救援队员道一声:“辛苦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