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产业 >> 柏国强:聚焦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柏国强:聚焦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

时间:2021-05-11     【转载】   阅读

从目前情况看,上海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总体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能适应碳达峰、碳中和所引领的绿色转型需要,也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产业集聚度不够,未形成有效的产业群、产业链。《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环保企业数量为173家,环保企业营业收入为588.8亿元,在全国省市中排名第7位,企业数量和规模与北京以及长三角的江苏、浙江都有不小差距。

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环境企业前10家环保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上海环保企业,在全国绿色环保产业市场中知名度不高,特色不明显。大型国企较多是利用雄厚资本采取并购形式,主要从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很少有研发团队,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民营企业从事领域广、规模小,很少有一业特强的专业公司,即使有专长也因为缺乏研发投入而难以做深做强。

为此建议:

布局建设高水平的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园区打造生态环境产业园,提供综合服务和创新政策,吸引优质环保企业、环保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加速集聚,提升绿色环保产业集聚效应,深化产业链对接,提高产业发展、服务和辐射水平。

积极培育环保龙头企业和专特精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协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场景,引导和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向高端发展,做强、做大、做精,在新能源、低碳技术、环保材料和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治理修复、生态恢复等领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支持优质环保企业上市。

建设绿色低碳环保技术研发功能型平台。充分利用上海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研发能力,借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功能型平台建设的经验,加快推进本市低碳绿色领域研发功能性平台建设,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方式,结合绿色技术银行、绿色发展基金和绿色金融,打通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为创新绿色技术产品的研发、孵化和产业落地推广提供综合服务平台。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