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漆小丽 张伟 这两日,《株洲日报》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一条“株洲有了‘校园河长’”的视频新闻火了,吸引了许多网友观看点赞,其中视频评论板块里的留言多达40余条。 “校园河长”是我市治水工作的又一创举,通过突出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形成“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全民总动员的护河格局。 “校园河长”是什么?它会产生什么效果?河长办、学校、家庭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闻背景 “‘要我参与”的引导变为‘我要行动’的自觉” “校园河长”这一治水新模式,是由芦淞区河长办率先提出和践行。为此,记者采访了芦淞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区河长办副主任黄永立。 株洲日报:“校园河长”是我市河长制工作的创新,这一概念先是由区河长办提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黄永立:“校园河长”是芦淞区河长制工作创新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去年实施夯基、植根、赋能、综治“四大工程”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和实施“河长制+产业”创新模式后,提出的又一个治水新模式。“校园河长”,顾名思义,就是聘请学校教师和领导担任管护河流的河长。 株洲日报:“校园河长”有何特点?对河湖管护带来怎样的效果? 黄永立:“校园河长”是在我市开展“河长制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是个升级版。相比之下,至少有三个优势:一是责任落实更加明确,从之前由政府组织的“要我参与”的宣传引导方式,变为由师生自主开展的“我要行动”的自觉践行行为;二是活动形式更加丰富,从在特定时间段、单一宣教模式形式等,变为经常性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形式多样的趣味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宣传教育更有效,从之前是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方式,变为学生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进而形成全民护河总动员的局面。 新闻背景 “把爱水护水活动纳入学生综合考核” “校园河长”责任在学校,主角是老师和校领导,株洲景炎学校党总支书记刘坚华是我市第一个被聘为“校园河长”的人。 株洲日报:您如何看待“校园河长”这个称号? 刘坚华:参与河长制工作,为建设美丽、健康、幸福的河湖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校园河长”这个称号,让我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更要求我以身作则,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带头做好爱护护河这件大事。 株洲日报:作为“校园河长”,学校将开展哪些工作? 刘坚华:我们将在全校广泛开展“‘四个一’工程”的河长制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国旗下教育宣传讲话,让“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植根于全体师生的心中,号召大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开展小品、话剧、辩论等“爱水护水”主题班会以及办小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河湖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三是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发挥学校在河湖保护管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四是通过评价这个“牛鼻子”引导,与区河长办一起研究讨论,把爱水护水活动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中,深入推动这项工作。 “城市将随着孩子们成长而更加美丽” 4月17日,芦淞区河长办向教师、学生分别颁发了“校园河长”聘书和“护河小卫士”证书,倡导师生为“节水、爱水、护水”宣传代言,身体力行影响更多人参与“拥抱美丽株洲,呵护幸福河湖”行动中。这一倡议,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其中不少人在《株洲日报》微信评论区留言: @刘再武:“让学生参与河长制管理,可以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爱市爱家情怀。” @地球人:“从小抓,从细抓,让环境保护植入校园,株洲会越来越棒!” @蓝天吃了棉花糖:“有了校园河长,有了河湖小卫士,这座城市将随着孩子们成长而更加美丽!” @橘子娃:“这既是一次宣传,也是一次教育,形式很好,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河湖保护中来。” @娟子:株洲市创新了保护碧水蓝天的措施,从学生抓起,从小抓起,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保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江中龙:湘江水质比以前好多了,赞!赞! 相关新闻 这些年,株洲河长制 有这些创新 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工作:2016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出台株洲市河长制实施方案,所有河流、水库和四级河长全覆盖。 全省首创“4+1”轮值巡查执法模式:由水务、海事、环保、渔政4个部门按月轮流牵头,联合公安等其他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执法,改变了过去九龙管水、条块分割、执法力量单一局面。 全省率先全面建立检察联络室:全市10个县市区河长办均成立检察院驻河长办检查联络室,执法更加规范,办案流程更加快捷。 全省率先进行“四办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将市两型办、市河长办、市创建办、市湘江办四块牌子整合为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一块牌子,把株洲市河长办从市水利局调至市政府,有效解决了“各自为政,领导不一”的问题。 全省率先成立民间河长协会:建立了民间河长办公室,成立“1+15”志愿者队伍,5000名民间河长日夜紧盯着400余条河道,成为行政河长最得力的助手和守护河湖健康的另一双“眼睛”。 “五化”创新模式全国推介:探索以河长履职为核心、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以河湖保护治理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以社会监督为支撑的河长制“五化”模式,被《改革内参》《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中国水利报》作为全国地方探索的重要案例进行重点推介。 探索“企业河长”治水模式: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认养、多元参与”的河长制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参与河道清理、违规排放巡查、环护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生态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