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聚焦一线|青岛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第三批产业布局优化领域唯一典型案例!时间:2021-11-28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第三批“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案例汇编,青岛市“强化‘三线一单’引领 助推热镀锌产业布局优化、集聚发展”案例,作为产业布局优化领域唯一一个案例成功入选,为青岛也为全国深入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树立了样板。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今年6月,青岛市发布实施了《青岛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三线一单”编制和成果发布是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成果应用“后半篇文章”。《方案》结合区域特点和功能定位,统筹划定陆域和海域环境管控单元,建立“1+146+63”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成为推进区域和规划环评落地、完善国土空间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三线一单”的内涵不仅是生态环境准入约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集成。将生态环境分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刚性约束,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青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即墨区现有20余家热镀(浸)锌企业,分布在环秀、通济、北安龙泉等街道,产业布局较分散。企业虽取得了环评批复和验收意见,但大多数因建设年代较早,部分生产工艺和设备老旧,环保设施、环保管理等受原有场地限制,无法进行现代高水平的升级换代,企业污染物排放勉强达到现行环保标准要求。加快区域热镀锌产业优化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和环保设施改造提升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省级‘三线一单’成果框架下,我们将热镀锌行业的特色化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环境管控单元,指导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和新建企业选址准入,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过程中,结合热镀锌环评审批试点工作和日常生态环境监管需求,即墨区制定了《热镀(浸)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进一步推动了“三线一单”对项目环评的支撑。 具体而言,对位于优先保护单元和周边环境较敏感的热镀(浸)锌企业,要求逐步搬迁进入产业园区或工业聚集区,实施升级改造后做大做强;对新建项目根据环境管控单元要求严格环境准入,选址布局应位于产业园区并满足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对于污染物排放勉强达到准入要求的企业应尽快就地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于企业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准入条件且规模较小的热镀(浸)锌企业要求逐步退出…… “三线一单”成果对即墨区热镀锌产业布局、集聚发展的成功引领,对促进即墨区热镀(浸)锌行业规范发展,提升整个行业建设、管理和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抓手,为青岛市其他区域产业布局优化、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全市积极推广即墨区热镀锌产业优化试点经验,通过“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全链条管控,推进青岛市塑料与橡胶制品、家电电子、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全面引导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环保 编辑:孙鲁军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