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长资讯 >>政府河长 >> 河长制厚植生态底色:韶山核心景区水塘形成“水下森林”
详细内容

河长制厚植生态底色:韶山核心景区水塘形成“水下森林”

时间:2021-11-25     【转载】   阅读

人民网长沙11月25日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近日,游客在韶山核心景区的水塘前驻足欣赏到的这番水绿如画的景象,并不是诗词中所言的竹柏倒影,而是真实生长在水塘中的“沉水-浮叶-挺水”植被带。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理,韶山核心景区的7口水塘连通变成一个活水体系,形成一片“水下森林”。

近几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韶山核心景区,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踵而至,在活跃当地经营活动的同时,也导致景区内山塘水系水质受到影响。

韶山市河长办人员介绍,韶山核心景区有南岸塘、荷叶塘等7口水塘,治理过程中,通过聘请专家深入现场调研、走访、取样、化验,采取适用于湖南丘陵地区山塘水系水草种植和水生生物链重构的治理方案。2019年,韶山核心景区水塘种下第一批水草,之后又补种了3次,其间同步进行水塘生态维护。截至目前,已累计在景区水塘种下轮叶黑藻、常绿大苦草等逾10吨。

经过1年多的综合治理,景区内7口水塘实现了有效连通,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以通过补水、收集、湿地等多种方式,提升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在改善景区水系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观赏体验。

小微水体是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为打赢“碧水保卫战”,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韶山河长制坚持“大小共抓”原则,将小微水体治理放在全市河长制工作重点中来谋划。建立小微水体台账,对小微水体进行全面巡查整治,通过打捞垃圾及漂浮物,投放生物制剂消除藻类,清除污染源,更换水域水体,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

韶山核心景区水环境的治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景区水系水下生态的恢复与重建,为实现当地水环境治理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了我国首个红色文化遗产环境治理的示范点。(林洛頫 王希台)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河长资讯
更多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