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学习教育】沅陵红色故事精选——元帅怒砸“国耻碑”时间:2021-09-05 元帅怒砸“国耻碑” 贺龙元帅对“红色沅陵”的巨大影响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慢慢形成并逐渐加深的。1924年冬,孙中山任命贺龙为建国联军先遣队司令。同年11月,中共湘区委派区委委员夏曦以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的身份拜访贺龙,并请求给予经济援助,贺龙热情地接待并资助了他5万银元。1924年底,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执行委员陈章甫(共产党员)专程拜访贺龙。陈章甫与贺龙相处极融洽,他协助贺龙举办政治讲习班,灌输革命思想,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中共湘区委对贺龙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增加了贺龙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信赖。至此,贺龙逐步接近、靠拢共产党,处处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24年冬,贺龙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讨贼军第1混成旅旅长,取道湘西北伐。贺龙部作为先遣队,来到沅陵。 沅陵城北梧桐山,清代系辰州府署(辖沅陵、泸溪、辰溪、溆浦4县及凤凰、永绥、乾州3厅)衙门所在地。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府署门外东边建碑亭一座,旁边树立了一根十六七米高的木桅杆,碑亭立有高4米,宽2米,厚0.4米的石碑。石碑上一面刻着当年发生的“辰州教案”始末和英帝国主义致清政府的抗议书;另一面刻着慈禧惩办辰州文武官员的“上谕”。沅陵的百姓称之为“国耻碑”。当时群众惊叹石碑巨大,曾流传着“岩头哥,坐府坡;岩头王,进府堂”的歌谣。 贺龙驻兵沅陵期间,一日至此,见碑文全是宣扬帝国主义,大肆污蔑中国人民,侮辱中华民族,保护洋人和英国教会特殊利益之词,极为愤慨,命令左右将碑文全部铲去,晚上又率人将此存放了20年之久的“国耻碑”砸碎。这一壮举,搬走了压在沅陵人心口上的一块“重石”,替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民心大快,贺龙的正义、胆识、勇气和智慧在沅陵百姓中纷纷传颂。 本故事完。 来源:中共沅陵县委党校、沅陵县史志研究室《沅陵红色故事精选》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