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这场发布会看出国家对改变恶化的教育生态的决心时间:2021-09-03 教育部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其要点要点有两个:1、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开设举报专栏,直接接受实名举报。2、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并对中小学考试次数进行压减提出规范要求。另外本次发布会还公开指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曾经参加培训的时候有专家说:国家对高考学生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身高出了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睡够。 教育部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教育的疯狂奔跑不仅透支学子们的身体,更透支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当看到某重点学生跑操便背单词的时候,我们可能曾经被感动过,以为这就是奋斗的样子,但是当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都得不到保证的时候,当几乎所有的学校为了所谓的“成绩”,都去这样高的时候,当老师、学生都人人觉得累,却不敢和无法后退的时候,内卷就这样产生了,内耗越来越厉害,我们身处其中却不知道怎么摆脱。 曾经某位家长边说自己的孩子,边流泪,她的孩子在某个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学习,后来上了一个好大学。我当时特别羡慕地咨询她,她说:那个学校的竞争压力太大了,孩子 吃饭的时候都是跑着的,午饭后不让进宿舍休息,每天晚自习上到11点,许多孩子最后都得了胃病。我本来有些怀疑她想要遮掩什么,但是她的眼泪清楚地告诉我她说的是事实。 教育生态恶化已久已!教育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名言:静等花开!但如今竞争的极端化让这句话似乎成为一个传说。追求教育质量变成了单纯地追求升学率,以致下沉到追求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于是考试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变态,考试的评价功能已经被异化。 本质上除了中高考考试有选拔功能之外,其他的考试尤其是平时的考试都是为了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学习的效果,更好地改进,本质上起到定向纠正作用。但当考试变成一种管理手段,一种甄别的标准,各种问题便层出不穷,本来应该从考试中受益的师生的权益却受到损害,逐渐偏离教育的本质。 一是考试过多。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各种竞赛选拔考,还有日日考、节节考,所谓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清,让老师学生疲于应付,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教考分离,文科中老师教练的往往不考,理科超纲拔高考查。三是出题不规范,试卷来源杂乱。许多考试都是学校自己定制的试题,许多来源于网络资料的拼凑,即便正规的上级教研组织出的试卷,由于人员水平差异或者兼职原因,错误也不少,据说某地某年考试时,光勘误就写了半个黑板。 最关键的是考试后的评价,以前有句话“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后来演变成“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老师的命根”。根据考试成绩对教师排名评比,原先是在本校范围内所带同学科教师中互评,后来变成了学区几所学校,甚至县区的评比,而且评价标准非常单一:只看平均分。某年我看到了某地某次统考的成绩分析:厚厚的一本书,每个学科每个教师的平均成绩保留到小数后两位进行排名,我看到有些教师有的学科带了几个班,上百学生,有的教师仅带十多人,这样评价的公正性和可比性真的让人怀疑。 对教师按照平均分进行排名,对学校按照平均分总和进行排名,于是提高平均分的最简洁方法就产生了,每次统考有些学校的一些学生就会消失在考场,被专人看管起来,甚至出现集体作弊的闹剧,以至于有学校曾经平时考试成绩靠前,中考却垫底。而学校的内部考试中,教师为了能“超过”其他学校的同行,给高分的现象也不时出现,个中猫腻,这样的考试已经很难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价值。当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抓手,成为关系教师评价的极端标准的时候,你很难知道是监考的时候老师放水了,还是阅卷的时候有意阅高了。实事求是的,如果成绩差,结果只有被批评甚至检讨,这样的考试,价值何在? 曾经想过末尾淘汰的可能性,如果以成绩对教师进行淘汰,其产生的问题可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因为要公平公正太难了,况且平时的考试真的没有选拔功能。 怎么办?我们能回归的路还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来的面目,加强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和落实,多一些给教师和孩子的时间,让教育慢慢成长,让考试成为帮助师生真正发现问题,自我纠偏的助手,而不是捆绑他们的绳子。 这就好比蒸馒头,要等馒头熟了在揭锅盖,揭早了,馒头就会又硬又难吃。有个在某校担任主任的朋友给我讲过另一个学校校长的故事,他们几个学校经常性联考,这个校长每次考完试后都打电话问题成绩,当听到他们学校成绩高的时候,就异常兴奋,话也比较多,如果比较低,就说不了几句话挂断电话。他说当他掌握了这个规律的时候,每次接电话都故意把自己的学校的成绩说得很高。他说:那个校长对成绩看得特别重,和其他学校老师评比,他自己学校老师成绩就算考第二,他也会生气,问为什么不能考到第一,有时候就算考到第一,他还会生气,怎么没有超过第二名更多分?试想,碰到这样的领导,学校的教师都能独善其身,实事求是吗? 有一年,我问一个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书后面的汉字分为一类和二类,二类只要让学生会读会认就行了,你为什么一二类汉字布置都要书写,还布置这么多遍数。她说:因为考试要考。当考试当成指挥棒的时候,最受伤害的只有学生,他们的权益是最会被忽视的。 所以,除了中高考,平时考试的功能不能是指挥性评价,而应是诊断性评价,应该发挥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如果把这个看做2021年双减的第一枪,我要说打准了靶心,干得真漂亮,那就让子弹好好飞吧! 拥抱未来,相信教育的美好明天!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