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名“民间河长”共护一江碧水时间:2021-08-27 ![]() 市民间河长协会开展护河行动。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漆小丽 徐璐璐 在株洲,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心系家园、无私奉献;他们来自社会各界、不分老少;他们身体力行,用一腔热情守护着“一江碧水”。他们,就是“民间河长”。 一个月来,民间河长们通过日常巡河、专项调研,开展专项行动等,发现河湖“四乱”、岸坡及河道垃圾等各类涉水问题453例;组织开展净滩、“六进”宣传、增养放流、反电鱼、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调研等各类公益活动92场次,累计发动数千人次参与到活动。 民间河长通过主动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推进职能部门认真履职、秉公执法,绝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到河湖保护的意义。 5000名民间河长管护水 上周,炎陵县河长办、民间河长共同开展“河”我一起,守护碧水——净滩行动,“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齐心协力,既清理了河滩、大桥拱洞及千余米岸线的垃圾,也向来往人群发放《株洲市“啄木鸟”河湖突出问题“零容忍”专项行动》等宣传资料316份,呼吁大家一起参与河湖管护行动中。 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江护河的良好氛围,去年4月,我市一批环保志愿者开始筹备、启动“株洲民间河长”公益项目。两个月后,在市河长办的支持下,株洲市民间河长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260余名环保志愿者正式受聘“上岗”,成为株洲市首批民间河长。又过了三个月,株洲市民间河长协会成立,10个县市区的民间河长大队与绿色骑行、退伍老兵、少年先锋等15个环保队伍接受了市河长办的授旗、授牌。 成立市民间河长协会,旨在构建一个市民、环保志愿者、河长办、河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通的桥梁,建成一个“环保志愿者举报发现问题、河长办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整改销号”的高效联动机制,形成“民间河长”与“行政河长”的“双河长”水环境保护机制,共同开展水环境治理,有效推进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以及河湖治理局面的形成。 协会还在全省率先开发了“株洲民间河长”信息管理平台。按湘江城区段每1公里配1名民间河长,其他流域3至5公里配1名民间河长,我市共招募5000名民间河长,与全市2618名“官方河长”共同负担全市425条河流巡查和水环境治理监督任务。 “这是我们在湖南省的首创。”市河长办副主任黄萍介绍,成立株洲市民间河长协会,也让每个环保志愿者有官方认可的身份,希望他们在日常巡查工作及公益活动开展方面,继续做好“巡查员”“宣传员”“示范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河长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助力推动株洲市河流湖泊综合整治工作,更有勇气和力量来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 三字诀、三步法巡河有章有效 前不久,醴陵市泗纷桥林田饮用水源保护区,民间河长巡河时发现,水里有两条有十米左右的“捕鱼地笼”,老桥处排污口脏乱差及桥墩处漂浮垃圾集聚相关问题。 民间河长现场取证后,将这一信息反映至市河长办。市河长办第一时间将问题转交至泗汾镇河长办。泗汾镇河长办立即到现场,安排铁河沿线的村居集中清理、清运桥墩垃圾及岸边地笼。当日下午,相关问题全部立行立改处置到位。 为提升民间河长的巡河能力,市民间河长协会制定并颁布《株洲市民间河长工作制度》《株洲市民间河长管理考核办法》,提炼出民间河长履职三字诀、三步法,为民间河长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 “巡、推、宣”三字诀,是指民间总河长每季度对重点河流至少巡查一次,民间河长大队长每季对所管区域河流至少全域巡查一次等,民间河长一周至少巡河一次等;核实举报信息,推送举报信息,并推动问题处理进度;宣传政策、普及知识,带头示范,做好表率,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护行动 “看、改、报”三步法,是指河湖管理范围内有无“四乱”问题等;对巡河发现的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的及时处理;对巡河发现问题情况及时上报民间河长办公室。民间河长与市河长办、各县市区河长办、各职能部门建立了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向市级河长、株洲市河长办提交问题整改进度。 与此同时,民间河长协会还加强专业化、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无人机、无人检测船,有效扩大巡检范围、提高巡检效率,开发“株洲民间河长”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包含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官方网站,帮助民间河长日常巡查信息和基础数据的处理。 【来源:株洲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