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保护 >> 高质量生态保护 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高质量生态保护 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时间:2021-07-17     【转载】   阅读

市第六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回首过去的五年,新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改善工程,抢抓发展机遇,把生态建设和环保攻坚作为惠及全民的善政、人人共享的民生,全社会形成了绿色生活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新郑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生态保护的新路子。现如今的新郑不仅仅是生态绿地、廊道建设、水系建设,包括游园,公园的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

近五年来,新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郑的城市生态建设也在逐步完善。2015年《生态文明体质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生态文明体质的改革开始从上往下推动,在这期间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在此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0年,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督导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取得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最好成绩。2020年,市督导组共督查发现各类问题3234件,挂牌督办442件,发布督查通报34期,坚持开展晨查行动330余次。

当下,我市市民无论是漫步在河边湖畔,还是游逛在街头,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都让人心旷神怡。对于五次党代会以来城区空气质量的变化,不少市民有着深切体会。

不少市民告诉记者,新郑的天更蓝了草更绿了。除了空气的改善,生态绿城的建设也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美了。近年来,新郑市围绕“一山两园八水多廊”生态建设格局,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作,努力在新郑全域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交相辉映、风景秀美的自然生态画卷。“一山”——2019年以来,新郑市对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了高标准的提升改造, “两园”——提升具茨山森林公园,建设独具特色的新郑国家古枣林公园等。“八水”——按照“一河一策、自然生态、水清河美”要求,投资150亿元对新郑境内双洎河、沂水河、黄水河、暖泉河、潮河、十七里河、莲河、十八里河等8条河流,完成161公里河道进行高标准治理,沿河已建成郑风苑、轩辕湖湿地文化园等滨水景观公园19个,新增绿化面积4981亩。“多廊”—— 以“路通绿达”为目标,书绿画彩,全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建设提升了郑新快速通道、大学南路、中华北路、南水北调干渠等,新建提升生态廊道62条686公里10.5万亩,完成县级以上道路廊道建设全覆盖,初步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四季皆景、季相分明”的生态景观。

截止2021年,新郑市区先后改扩建各类公园、游园共55个,建成区绿化总面积增加到1246.97公顷,绿地率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6.5㎡/人。

在洧水公园,这里自开园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来此观赏游览,极大的改善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一步一景,宛若画中游。

如今整治复绿,恢复生态环境,使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市的街头游园,居民家门口的花园收拾一新,栽上绿树红花,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这样的“美丽新郑”正在逐步成为新郑人民向往的栖居之地。

新郑融媒记者:小 燕 刘 禹 薇 薇

编  辑:江 华

责  编:刘元升

监 审:刘丽敏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