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莲花山度假区:以“河长制”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时间:2021-07-17 盛夏时节,漫步在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天定河畔,波光粼粼的水面、清新爽朗的空气,花红柳绿之中,亭台桥榭生发出别样的灵韵,美不胜收…… 这只是莲花山度假区以“河长制”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号令一出三军动。自“河长制”以来,长春市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扭住河长制这个治水“牛鼻子”,持续完善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河流管理进入新阶段,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加强队伍建设、合理分工布局—— 全面推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 “不光要眼里有河,更要心里有河”。这是莲花山度假区总河长、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海治经常提起的一句话。这句感悟,给度假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多启示。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近年来,莲花山度假区不断强化河湖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河湖管理水平、合理分工,全面推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以河长制带动“河长治”,力促水晏河清。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区域内有81条大小河流,三分之二流入石头口门水库……说起河流,莲花山人如数家珍。处在长春第一大水源地保护区,莲花山度假区域内河流总长度近300公里,水域面积36.58平方公里。区域内,石头口门水库这个长春人民“大水缸”的存在,更使莲花山度假区管委会深感责任重大。 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举。 建立“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河长制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施6项水污染治理工程……莲花山度假区建立了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总河长的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压实巡河、治河、护河责任,强化督查督办。如今,经常性的巡河工作已成了书记张海治和副主任冯国刚的一个习惯。区域内大小河流牵动着他们的心,只有经常查看,才感到踏实。 4名度假区领导担任区级河长,27名乡镇领导担任乡镇级河长,37名村干部担任村级河长,26名巡河员和46名专职保洁员进行日常化巡河保洁、维护河道卫生……莲花山度假区全域布网,建立了一支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担当的河长队伍,让上下级和上下游、左右岸河长、河湖警长、石头口门水库管理局和环保志愿者保持实时快速联动,实现了点、线、面、体全方位管护。 在完善的组织体系下,河长治“水病”有了坚强保证。记者随同莲花山河长办负责同志巡河时,感觉河长就像中医,用的也是“望闻问切”之法——巡河时看颜色、闻味道,深入群众问情况、遇到问题想办法,起到了追根溯源、找准病根的关键作用:河面有塑料袋,河长打个电话,保洁人员就会及时清捞;发现排污行为,劝说阻止。若无果,或请“河道警长”来执法,或借“河长APP”拍照上传至信息化平台,由相关部门进一步整治。 ![]() 水清岸绿景美的天定河 综合谋划施策、多措并举推进—— 不断完善河湖治理能力 “河里垃圾少了,水边没臭味了,河水也更清了,就连岸上的垃圾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赵家岗子村民张艳芳在提及居住环境变化时喜笑颜开,她告诉记者:“现如今,晚饭后可以去河边溜达,空气很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莲花山度假区的绿色实践步伐坚定,全域上下正加速形成有制度、有责任、有检查、有落实、有问责的闭合制度,让每一条河流逐渐恢复往日生机和活力。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小账本”,各河湖长根据河流“治理台帐”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治理,逐一销号,时时跟踪治理情况……在工作中,莲花山度假区在区、乡(镇)、村三级河长微信群里实时发布信息,推动河长制工作实现多元化、空间化,总河长第一时间获知河道管理情况,及时调动处理问题,实现快速、垂直管理。据莲花山度假区水利水务局局长张子文介绍,目前全区81条河流实现河长全覆盖,在河湖管理上形成了“保洁员自查清理、巡河员督促防范、乡(镇)村河长检查督导、度假区河长办巡查督查”的常态化工作模式。为解决河道漂浮物聚集、垃圾堆积、污染物排放等屡禁不止的难题,各级河长在巡查中注意巡查河面、河岸日常保洁是否到位,河道水体有无异味,颜色是否异常等六大重点情况并及时汇报,区生态环境分局每月要对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检测一次,发现问题立即到上游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为强化对各级河长的管理,增强责任意识,莲花山度假区纪检监察工委严格督查,将河长制工作、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等工作,纳入监督检查范围,纪工委书记庞敬波同志带领河长办多次实地巡河,倒逼乡镇河长和河长制成员单位抓好“河长制”工作,形成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有问责的闭合制度体系。自实施河长制以来,因工作落实不力等原因,已对3名村级河长进行了约谈。同时,通过加大畜禽粪污利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行动,开展三大污染源治理,实现了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源、水岸同治,成效初显。 ![]() 治理后的蒋家河 促进长效监管、强化标本兼治—— 打造宜居的美丽水生态 雾开河和赵家岗子沟黑臭水体得到整治;解决东风河流域周边村屯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问题;石头口门水库一级、二级水源地居民生态移民约1000余户……为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莲花山度假区将源头重治、工程主治、系统共治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下大力气解决水源地当下治理和长远治理。 在生态移民过程中,为做通水库周边居民的思想工作,莲花山度假区各级干部挨个村屯走访、一遍遍宣讲优惠的回迁政策和透明阳光的拆迁办法,在看到其他村屯越来越干净、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后,这部分居民慢慢对生态环境整治有了好感,使得拆迁顺利进行。区里专门为村民建造了莲花印象、莲花雅居、莲花泉眼、莲花雅苑等小区,入住后免20年供热费、物业费,确保了搬迁村民安居乐业。目前,已经迁出村民1050户。 为彻底从根源处解决污染问题,度假区还使出“绝招”。从2018年起,全面封堵了莲花雅居、莲花印象、劝农老镇区等5个入河排污口,封堵后的污水进行集中外运或接入污水干管,现在全区已经没有入河排污口,全区河流基本实现了“四无四有”的工作目标。 为做好断面水质提升工作,莲花山度假区由河长办牵头,水利、生态环境、建委等部门和属地配合,委托第三方进行污染源调查和水质底泥检测,追根溯源,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任务,列出时间表和责任任务清单,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管理、加强治理,合力攻坚。 据介绍,2020年,莲花山度假区河长制工作通过河湖常态化管理、河湖工程建设、水污染治理工程,水源地保护等工程措施,坚持水岸同治,着力开展畜禽粪污、农业面源、生活垃圾污染源治理,全面实行“管、治、保、打、督”各项工作,通过落实河道保洁经费,建立河道保洁队伍,实现河道垃圾即产即清,三次专项清河行动共动用人力3626人次,清理河道边沟7.3公里,疏浚河道6.8公里,对68处重点桥头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效的控制了生产生活垃圾入河。如今,绝佳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白鹳、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迁徙鸟类来莲花山落脚,百姓幸福感大幅提升。 战鼓催人,风生水起;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实现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相得益彰美好愿景的新时代征途上,莲花山度假区开启河湖管护长效机制,铺展治河、管河、护河大格局,全力书写创新治水的新篇章。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李亚东 王焕照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