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怀市茅台镇出发,沿着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一路下行到赤水市,只见河水清澈,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村民王世林的农家乐就开在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靠着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络绎不绝的游客,王世林赚了个盆满钵满。“沿河两岸都是竹林,河里还能看到鱼。好多村民都和我一样靠着风景吃饭,一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王世林说,原来赤水河沿线小作坊多,污水排到河里,加上山上水土流失严重,一年四季河水都很浑浊,涨水过后,沿河两岸到处是白色垃圾。“即便我们村紧邻十丈洞景区,游客也是在景区逛完出来就走了,不会多停留。”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遵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以生态红线划定、水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河长制”等多种方式,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且深化与毕节市、昭通市、泸州市三地的合作,促进全流域跨区域协作联动,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逐步补上,赤水河沿岸逐渐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遵义市在赤水河流域建设运行了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设置8个监测断面,对24项水质指标进行定期监控;累计投入35.9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处置设施,完成了324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赤水河流域内乡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全覆盖。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为100%,赤水河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