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资讯 >>生态产业 >> 俞荣建:构建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初探
生态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俞荣建:构建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初探

时间:2021-07-08     【转载】   阅读

俞荣建 浙江工商大学

一、将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动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建设,具有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一是诸多核心技术和材料被“卡脖子”、断供,针对重点产业,迫切需要构建形态完备、结构完整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诸多核心技术创新不力的问题持久存在,人祸天灾叠加冲击下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凸显。“卡脖子”技术制约了产业链格局的重建,部分产业链格局无法顺利建立,严重影响了产业链的安全与升级、容易造成双循环的“低端化”陷阱、阻碍双循环格局的高度化进程。

二是我国企业在单项技术或产品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技术追赶甚至超越;但是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尚处于薄弱的地位。以“大数据中心产业”为例。2019年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数据库OceanBase,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TPC-C基准测试中,打破了由美国公司甲骨文保持了9年的世界纪录。但是,单项技术全球追赶甚至超越,很难改变整个生态系统及价值体系的格局;甲骨文、微软等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起非常强大的生态系统,这种依存关系还将维持一二十年,而中国的生态系统仍然较为薄弱。

三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构建智慧互联的产业中枢,可以构建联结强健、共同创新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利用我国在数字产业、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的并行甚至先发优势,支持链主企业构建产业链数智化平台,发挥对整个产业互联网的中枢功能;基于数字化平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营销服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原材料、 零部件与整件产品等多种企业,充分赋能、推动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建设。

二、发挥产业供应链生态对链条的协作功能

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指的是围绕特定产业,互动需求的多边、异质参与者之间所建立的联盟结构,以实现共同价值主张。和一般意义上的生态系统相比,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也具有共同价值主张、差异化多边性、非通用互补性和非完全等级控制等特性;但是,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也具有独特的特征,表现为更明确的焦点企业、更明晰的价值主张和更明显的契约结构。

从这个意义而言,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统筹推进,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完备性。在逆全球化和全球疫情危机叠加冲击下,卡脖子风险和断供风险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推动重要产业的供应链生态建设,需要考虑大国特征,打造结构完备、多重备份的产业供应链生态。(2)敏捷性。重要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需要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国家形式异动、产业链波动甚至政府决策作出快速响应。(3)共创性。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内的异质性主体,基于各自需求、面向共同价值主张,进行产业共创和价值共创。(4)数智性。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数字平台为依托、以数智中枢为核心,构建数字化变革背景下的重要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建设。

三、当前产业供应链生态建设的若干重要形态:以浙江实践为例

以笔者较为熟悉的浙江省制造业发展为例,总结出以下当前以下产业链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重要结点和形态。

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简称产业共同体)是浙江省有关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的最新战略部署。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做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护链主要工作方法的通知》(浙制高办〔2020〕6号)和《关于开展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申报工作的通知》,已组织两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的申报。围绕数字安防、 集成电路、 智能计算、 网络通信、 智能装备、 生物医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 现代纺织、 智能家居产业链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确定了浙江省10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是以产业链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主导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横向同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优化产业链企业分工与协作,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链主导能力、供应链畅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为共同愿景,通过协议(或契约)方式组建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目标。

产业共同体的本质就是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链式协同、多维融合。在产业共同体中,产业同类企业的横向关联、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纵向配套关联、通过中介的作用使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更大范围跨界关联,而且在泛在网络条件下,呈现出由关联到连接再到更深层面的融合融通的趋势。二是跨界创新、智慧互联。“互联网+”“智能+”的广泛渗透,正在带动产业共同体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打破原有业态的边界,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倍增性、渗透性和产业关联性,将互联网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三是主体联动、共治共荣。鉴于参与产业共同体的利益相关者繁杂,如何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的治理机制是产业共同体利益相关者一致关切的问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投资者、中介机构、政府决策管理者等共同参与以及现代社会的理事会或委员会共商共治是必然。

2.链长制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经济巨变下,“链长制”在浙江打通产业链,畅通内、外循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链长制”是浙江省商务厅较早创立的工作制度。链长制通过配置该产业链所在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链长,由链长组织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或政府部门,协同解决产业链关键问题;其本质是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组织方式创新。

作为产业链治理的制度探索,链长制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是链长职能丰富,但需进一步聚焦于产业链治理。目前对链长制的职能规划和具体做法,较多围绕维护供应链安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等方面,但是,尚未精确把握“产业发展”和“产业链治理”间的边界,导致了现有的链长制较为忽视链式招商、链条完整、本地联结、合作研发和企业衍生机制等问题。二是基层链长众多,但链长制的组织体制不完善。各地链长制蓬勃兴起,但链长主要由开发区领导、或者开发区所在市(县、区)的主要领导担任,多层链长制尚未建立,易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三是实施范围广泛,但链长制的的实施范畴较单一。链长制举措新颖,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广西、辽宁等20多个省份推广,且各地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产业链的情况;但目前的实施范畴较为单一,目前的链长制尚停留在产业链的范畴,缺乏在创新链中建立链长制。四是应急能力较强,但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各地的做法尚存在以应急作为、以领导“自觉”作为为主、以局部实施为主的缺陷,亟需制度化;链长制的责任边界不清、存在过度“神化”链长制的倾向;链长的职责培训和绩效考核较为欠缺;未充分考虑链长的越位风险和动态调整问题。

3.链主企业

浙江省提出要着力加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招大引强,发挥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引领作用,大抓“链主型”企业和关键企业的招引,深入实施“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制造业平台;要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打造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建设重要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首先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具有充分创新和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当前我国本土产业链中、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的链主企业的地位并不凸显,也不够牢固,对上下游企业的赋能较为欠缺,对生态系统共同价值主张的推动也不足,对提升国家产业链安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够有力。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重要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的链主企业应兼具以下功能。一是对整个产业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足够的支撑作用,链主企业不仅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在国际上也应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地位。二是对整体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对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是对上下游企业具有赋能作用,带动协同发展和协同创新。四是模式先进,数智充分赋能,能够给其他企业提供接口,在产业链内具有凝聚作用。为了培育重要产业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强大有力的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要推广和优化“链长制”,以建立产业链保护、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