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河贵州段16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时间:2021-07-01 6月28日,记者从省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贵州段16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维持在Ⅱ类以上,高于国家标准。 据介绍,2010年以前,赤水河沿岸毁林开荒、无序取水、污水直排、垃圾矿渣占用河床、超规划无序网箱养鱼等现象十分突出,流域水质持续恶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河流一度处于生态灾难的边缘,局部河段水质出现四类、五类甚至是劣五类,部分地方出现了臭水沟、黑水河,赤水河与桐梓河交汇处还出现了“泾渭分明”现象,沿岸人民生活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当时的赤水河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惨不忍睹 伤痕累累 触目惊心”。赤水河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引起了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决心扭转赤水河水质恶化的严峻形势。 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11年7月,率先颁布出台全国省级层面第一部针对流域保护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条例》突出了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立足生态、全面保护的思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机制,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更高的标准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条例》实施以来,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显著,水质有了很大改善。 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贵州段16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维持在Ⅱ类以上,高于国家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
|
|